深挖图书质检服务功能,助力编校人才精准培养
2025年09月26日
深挖图书质检服务功能,助力编校人才精准培养
刘 开
摘要:图书编校工作是知识密集型的具有较强个体性的创造性劳动,其人才培养要突出“精准性”。图书质检在出版工作中的定位及其与编校的深入联系,是质检部门参与编校人才培养的天然条件。应转变观念,深入挖掘图书质检服务功能,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长效机制等,助力编校人才精准培养。
关键词:图书质检;服务;编校人才;精准培养
2018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正式划归中宣部统一管理,这是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对出版活动的管理,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目的使然[1],体现了新闻出版对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自此,年度图书质量专项检查、“买卖书号”专项检查、首次核发书号申请专项检查、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等陆续开展,政策引导和业绩考核多措并举,出版工作社会效益的受重视程度一再提升。“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得以强化,价值回归、减量提质成为出版业界的广泛共识。
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图书质量和出版社社会效益的实现,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图书编校工作是知识密集型的具有较强个体性的创造性劳动[2],编校人才的有效精准培养应因层次、个性、内容等而异。出版社质检部门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可以通过书稿质检对每个编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编校人才精准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