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不对称
2025年09月26日
(一)专业知识不对称
编辑与作者分处于不同的专业领域,掌握着不同的专业知识。图书编辑掌握着出版行业的专业知识,相对于作者来说是图书出版上的“专家”;而作者作为院校的教师,相对于编辑来说是该学科领域内的教育教学“专家”。图书编辑对学科专业知识欠缺,而作者对出版专业知识欠缺,这种专业知识的不对称必然导致双方的认知不同,从而造成沟通不畅。[2]
作者不了解图书的出版知识,不了解图书出版前必须经过严格的“三审三校”,只有达到出版要求才可以出版。甚至有的作者不知道怎样才能达到出版要求,只是简单地认为书稿写作完毕就可以直接印制成书。在出版合作前期,编辑如果没有在出版流程与出版要求上与作者进行基本沟通,而作者对出版知识一片空白,就会造成对出版工作的“误解”。
编辑对学科专业知识欠缺,在与作者进行沟通时,最直接的影响是作者对编辑的不认可。作者对编辑的认可,是双方进行合作的基础。没有作者愿意将自己的学术成果交付于自己不认可的编辑。这种不认可最容易在审稿及编辑加工环节中体现出来。缺乏学科专业知识的编辑,无法对书稿给出专业的审稿意见,也无法提出专业的修改意见,无法准确判断书稿中的知识性差错。在与作者沟通修稿时,会造成作者对编辑水平的质疑,造成其在出版工作上的不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