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形成“信息孤岛”效应
策划编辑将书稿按照“齐、清、定”的要求交由指定的文字编辑后,文字编辑就对这本书稿负担全部责任。文字编辑拿到书稿后,“看到的只是‘是什么’,不了解策划的意图、产品目标甚至稿件类型,基本上是个‘信息孤岛’”[6],而策划编辑虽然对书稿的背景、编写目的及产品定位等了如指掌,但对书稿缺乏总体把握,这就为之后的编辑加工留下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即使策划编辑事先告知书稿的作者、写作背景、产品定位等信息,文字编辑在稿件加工环节,发现书稿与此有众多出入之处,虽及时联系作者进行补救,但限于出版周期,往往还是陷文字编辑于被动。更有甚者,策划编辑只注重书稿的数量,对书稿的内容“一问三不知”,但出于社内资源的调配,文字编辑只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追求字数的文字编辑,此时亦对书稿质量置若罔闻,这进一步增加了图书质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