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借力新媒体
出版社编辑经过合理的分工协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把自己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展示最新出版的图书,与读者互动交流,从而发现图书中的不足,深度挖掘市场及读者的真正需求,形成提升图书内容、用好书回馈读者的良性循环,会大大提高编辑的存在感和参与感。
第一,编辑要创建个人微博账户。微博是一种实现双向互动的网络平台,用户可随时随地上传文字、图片等信息,然后通过转发和评论等行为进行交流与互动。其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以单一型影响力为主。一般来说,微博用户在某个特定领域很精通,或在该行业中享有一定声望,其多活跃在某一兴趣领域或在某一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经验。二是信息发布及时,互动性强。高互动性是微博作为新型社交媒体所具有的显著特点。通过粉丝评论、转发等功能,打通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界限,进一步打破互动的时空界限。三是兼具开放性和便捷性。微博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传收双方的界限,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并且内容编辑和传播手段十分便捷,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可随时随地发布微博,进行评论互动。四是具有“裂变式”的传播模式。用户对某一条微博感兴趣时,会“转发”给自己的所有粉丝,一部分粉丝同样会转发此微博,这样层层传递和散播会使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从而使得信息被大范围快速传播。
微博个人身份认证已经面向各个职业的知名人士和行业精英开放自助申请认证,且要求用户粉丝数不低于100、关注数不低于30,至少2个橙V互粉好友,发布的微博内容能体现活跃的真实个人。而微博V认证用户则要求其粉丝基数大且发布的微博能够引起高度关注,在某一领域、某一群体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创建并维护个人微博账户可实现编辑的“存在感”和参与感。
粉丝的数量决定着微博影响力的大小。粉丝越多,微博信息的传播面就越广,传播效率就越高。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来吸引粉丝关注。一是发布高质量的原创微博,增加用户的忠诚度和黏性;二是积极与粉丝互动,通过转发、评论等互动方式,扩大微博账户的知名度;三是进行图书有奖转发,不但可以提高关注度,也可以借此宣传图书;四是邀请知名作者发起微访谈,通过名人效应增加微博账户的热度和图书关注度。[6]
第二,编辑要创建个人微信公众号。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发展,微信公众号凭借其灵活性、便捷性、个性化等特点,在内容传播中所占比重也逐渐增加。各行各业的人也都加入了这个阵营,但要想真正做好公众号,不仅要重开通,也要重运营。一要深耕行业内容。编辑要将精力持续地放在内容的长期输出上,突出自己的原创性和特色,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二要瞄准目标人群。编辑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清晰内容定位、明确内容风格,从而为读者提供需要的有价值的内容。三要做好读者互动。积极回复粉丝的留言及评论,定期举办线上及线下活动,增加读者的好感和黏性。
第三,编辑要积极参与出版直播。出版社编辑作为生产者从台后走向台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不仅了解图书内容,还可以引导读者从编辑角度认识图书,向读者展示他们的工作状态。传统出版机构选择直播带货正是出版机构工作人员互联网思维的体现。要达到提升直播效果目标,需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增加直播的互动性。增加消费者对图书和出版机构的品牌信任感,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书选择。二是实现精准营销。长期以来,消费者选择网络购书只能通过静态平面图、内容简介等方式了解图书,容易出现与实际期望不相符的情况。出版网络直播从大而全的受众市场转为特定的受众群体,能从真正意义上获得消费者的阅读偏好,从而进行准确分析。[7]三是选择直播平台。目前出版社可以进行直播的平台主要有出版社自己的官网或者微信公众号,淘宝、当当等电商平台。这几个直播平台各有优势和劣势:出版社自己的网站直播平台有利于为本社打造品牌,增加用户黏性,培养出版社的忠实粉丝群;但搭建直播平台需要一定的技术,并非所有的出版社都具有这样的经济和技术实力。电商销售平台技术成熟,比较容易有效地促进消费行为的实现,但出版社销售获得的利润也会比较低。因此,编辑在选择直播平台之前必须做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