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做优特色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图书出版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出版规模不断扩大,图书品种日益丰富,在整体上已经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图书出版需要解决“精不精”的问题。当前,全国图书出版行业增长放缓、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书的出现,带来了大众阅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纸质出版受到了较大冲击。打造精品图书不仅是解决出版社生存之道的现实所需,而且是响应时代要求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郑州大学出版社坚持“质量兴社、品牌兴社、项目强社”的理念,摒弃短期利益,谋定长远发展,从策划源头抓起,强化责任制度落实,在特色专业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带动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精品力作,将特色图书产品做细做透、做精做优。
在学术出版方面,重点做好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以下简称“国家出版项目”)。在完成前期项目的同时,还不断延伸相关品种的开发,比如在2015年获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华战创伤学》(11卷)的基础上,又分别在2018年、2020年获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创面治疗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26册)、《中华创伤重症医学》(上、中、下)。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郑州大学出版社获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临床医学丛书”(17册)。自2013年以来,已出版上百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图书,有两项出版基金项目在2018年、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的结项综合考评中获评为“特别优秀”,在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仅有7家获此殊荣。除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外,还做好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资助项目“卓越学术文库”以及河南省“十二五”“十三五”项目等重点图书的策划出版工作,推动了地方学术出版的繁荣与发展。
在教材出版方面,郑州大学出版社能够把牢出版方向,严守教材出版阵地,成立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细化相关主体职责,确保高校教材出版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成立高校教材出版领导小组,在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绩效考核等方面,建立了教材出版保障体系;积极申报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省部级规划教材项目,打造精品教材,服务教学。近年来,郑州大学出版社共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60多种、省部级规划教材100多种,涵盖法学、经管、旅游、医学、建筑等学科。有些教材如《军事理论教程》等多次再版重印,发行数量达数十万册。
在大众读物出版方面,郑州大学出版社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将大众读物出版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翼。多年来连续出版了系列精品文化读物,如“校园书香阅读文库”“小小说系列丛书”及“大众医疗健康普及读物系列”等,它们走进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农家书屋”和社区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和普及科学知识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出版的报告文学作品《中国棉》荣获河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郑州大学出版社还积极开展送书下乡和文化扶贫项目,多次到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捐赠图书,体现了出版人的社会责任担当。
郑州大学出版社在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同时,还在组织机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还通过加强党建工作,以党建促社建,以党建引领出版社高质量发展。
[1]孙保营.新时代大学出版社助推母体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内存要求与实现路径[J].科技与出版,2020(12):81-87.
[2]魏玉山.关于研究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问题[J].出版发行研究,2019(2):1.
[3]郑海燕.社会效益考核下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