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效益较低

(三)图书出版效益较低

步入新媒体时代,出版社有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新时代脱颖而出,必须对工匠精神进行良好的传承,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对其进行改良与创新。当前出版社在工匠精神方面所做出的创新不足,导致在图书市场收获的经济、声望等效益显得中规中矩,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内容创新不足。对于出版行业而言,为读者提供富有创意的内容,是其良好发展的前提。但纵观当前的图书市场,同主题的图书数量众多,其内容千篇一律,缺乏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的选题,这无疑大幅降低了出版社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第二,图书整体设计较为陈旧。读者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首先会关注图书的整体设计,从封面、扉页、目录等了解整本图书的价值取向及其所包含的精神底蕴。如若整体设计过于陈旧,那么读者就会出现审美疲劳,长此以往会降低这类图书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当前大部分出版人思想较为保守,依旧沿用之前的整体设计思路,导致所出版的图书在设计上缺乏创意,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得先机。第三,图书营销模式较为单一。大部分出版社依旧沿用地面销售这一传统营销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图书进行宣传推广,加之在经销商环节存在着严重的冗余现象,使得图书销售效率过低,不利于图书出版产业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