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定位不同,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分歧突出

(三)角色定位不同,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分歧突出

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出版社对其定位和考核标准亦有不同。策划编辑作为出版社选题来源的主要助推者,平常忙于市场调研及与作者的沟通。在他们的观念中,做好选题策划是其工作的重点,无形之中弱化了其审稿的功能。在具体的书稿加工过程中,他们强调分工,将书稿质量全权交由文字编辑负责,文字编辑俨然成为其附庸。

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出版社有重策划轻审稿的倾向,导致文字编辑缺乏职业愿景,逐渐在工作中找不到“兴趣点”和“兴奋点”,丧失了目标和信心。格罗斯认为:“新一代编辑轻视文字编校和排印中的细节,而所有权的日趋集中和竞争的愈演愈烈,使出版社面临了巨大的时间和金钱压力,不再看重图书的印制水平。结果就产生了我们眼前这一大堆支离破碎、经不起时间考验、充斥着手民之误的书。”[7]这种现象可谓对我们的警醒。

另外,现行的图书效益与策划编辑的收益挂钩的考核制度,激发了策划编辑的潜能,需要文字编辑编校加工的稿件与日俱增,书稿积压的现象时常发生。在中小出版社,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出版周期一缩再缩,甚至出现要求文字编辑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完成图书编校流程的现象。文字编辑限于社内编校任务压力,或者追求自己的收益,抱有侥幸心理,不断缩减编校环节,无限制地降低编校质量要求,结果触碰了编校质检合格的底线,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