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机构践行使命,确保质量、打造品牌
一是出版机构严格控制教材开发和生产成本,适当降低教材价格,使出版利润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过高的价格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导致其放弃购买。二是出版机构应强化品牌竞争意识。高校出版机构应树立正确的出版方向,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在教材的选题、编写、出版过程中,要加强审查,层层把关,多出精品,提升自身品牌形象。三是出版机构应谋求更全面的深入合作,与高校形成全新的合作模式。教材出版机构不仅要保证纸质图书的出版,还要更多参与高校教学、学科建设、课程研发、智慧校园拓展等,从纸质出版商转为教学服务提供商。[4]通过和高校加强联系,主动了解学校教材的使用政策和教材使用需求。积极配合学校教务部门的工作,也更容易获知当前的一些政策等相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材产品。
低层次、低质量的教材经不起市场考验,对学校和学生都是极不负责任的。只有权威的、高质量的高校教材才能被市场认可,并被更多高校使用。因此,出版机构必须开发具有强大生命力、可持续的高质量教材,打造具有品牌竞争力的高校教材。出版机构也需要创新和优化教材的编撰风格、呈现方式、新技术应用等,使版面更加生动美观,使教学更加高效,使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加方便。要重视教材市场分析、高校课程整体改革和学科全面发展,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和特点,选择专家、著名艺术家、一线教师等优秀作者,结合出版机构品牌建设,倡导创新选题和发展战略,探索有利的出版方向,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编写教材的关键,是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写作队伍。出版机构可以请高校有关专家学者根据学科特色,集思广益,共同编写相关教材。同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出版机构还应观察和总结作者的表现,了解作者的写作水平和学术水平,不断优化作者队伍。
同时,出版机构要强化教材的数字化出版。一是用数字化形式呈现纸质教材内容,提供配套纸质教材的教学资源库或教学平台,出版数字教材、课程、在线教育平台、知识素材库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移动设备和各种App的功能日益丰富,高校教材可以添加二维码,读者扫描登录注册可以领取电子版教材。二是打造个性化教材服务。信息化时代,缺乏的不是信息资源,而是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多种手段:在线课程、微课、云平台服务等,进一步丰富了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三是加强对数字化教材内容的标准化管理。从数字化内容的格式、质量和版权等方面对数字化教材进行统一标准的管理,以提高数字化教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