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对教育思想进行研究以来,教育者们就知道,知识的构建和拓展是通过思想的碰撞实现的。20世纪初,西方学者开始对小组合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经过不懈努力和科学研究,一致认为,在适当的外部环境下,团队的智力会非常显著,通常比团队里最聪明的人要更胜一筹。从此,对小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引起大批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关注,并不断涌现出新的合作学习的理念和观点,为今天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近几十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关注的方向。2001年6月,我国启动了新课程改革,新课程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于是,围绕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就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规律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面对课堂教学改革大潮,中国大地上的课堂教学改革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已成为一线教师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愿望。初中生物新课标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三个课程理念,要求生物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在领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教学手段,是一种值得一线教师不断研究的教学方式。多年来,三灶中学古中标副校长对初中生物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并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为完成自己负责的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的研究,他通过听课、阅读相关文献、观看视频等来改进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致力于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由于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实践价值,他主持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课题列入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强师工程)项目立项课题。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只有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数学,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实践证明:初中生物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互助共赢,能展现出更强的学习能力,激发出更强的学习活力。古中标副校长的生物课堂,改变了少数学生接受知识并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而多数学生只是“旁观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他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学生充满激情和活力,他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的观点,而是认真地听取、思考别人的观点,并能够平等地参与交流和探究,学生们不再只是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是从同伴的观点中获取营养成分,来滋养和丰富自己。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收获。
古中标副校长具有较强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在初中生物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中,他结合校本实际,在实践中探究,在反思中成长,在总结中提升,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把多年来积累的教学成果总结成这本书,并邀我作序。盛情难却,我鉴于个人的了解和认知,写了上面的文字。我相信,古中标副校长的著作《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与实践》的正式出版,将使书中总结出的经验在珠海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实践与应用,给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方法,使教师们在设计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互学互鉴,在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在此,我祝愿古中标副校长在生物小组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能越走越远,取得更大的成绩。
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 熊志权
2019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