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后学,探究新知

三、先做后学,探究新知

先做后学是让学生先阅读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本内容,根据学习目标中要求学习的知识点,用笔圈出知识点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并完成教师设计的几道习题(可选用《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每节课自主预习的习题)。习题的设计主要依据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生物学现象等知识要素,在阅读和做题中让学生先了解和熟悉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并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

先做后学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如果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较多,可安排学生先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组长督促并负责检查本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对习题的答案如果存在不同意见,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果交流和讨论后小组意见还不能达成一致,可以举手向老师请教,最终达成共识。

如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本节课的先做后学习题为:

1.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________,它通过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提供生长和繁殖必需的______和________。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______排放到了大气中,而且还不断消耗了大气中的________,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______和______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3.植物体通过______吸收水分,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再通过________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______。

4.保护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的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如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11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1节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本节课的先做后学习题为:

1.人体细胞代谢产生多种废物,如______、______等以及多余的______和无机盐等,这些代谢废物在人体内积累过多,会影响细胞________,必须及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出体外。

2.人体将________________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代谢废物的排出有不同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等以______的形式通过皮肤的____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以________的形式由______排出;绝大多数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则以______的形式通过______系统排出。还有某些代谢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

3.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将______排出体外,而且可以调节体内______与______的含量平衡,从而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____,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__________。

如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16章动物的行为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本节课的先做后学习题为:

1.对动物的研究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研究者在野外的____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的方法。

(2)实验法:研究者对____研究对象施加了不同程度的____,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2.法布尔对____________的研究,主要应用了______________法,著有《__________》;弗里施对________的研究,主要应用了______法;廷伯根对______的研究,主要应用了________法;劳伦斯对__________的研究,主要应用了________法,劳伦斯被称为“______________”。

3.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______,但在实验法中却离不开________。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行为时同等重要。

如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第1节生物的分类第2课时学习的内容是“双名法统一了生物的命名法”和“地球上的生物可以分为五大类群”,本节课的先做后学习题为:

1.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瑞典科学家______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即每一种生物的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第一个词是______,第二个词是______。

2.人类很早就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将生物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群。后来,有些学者在两界系统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分类系统,目前最为流行的是五界分类系统,即______界、______界、______界、______界和______界,这一分类系统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在1969年提出的。

先做后学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先做后学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能力差异,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对他们在学习表现中出现的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