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恰当地分工

(二)恰当地分工

为了确保学习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每个小组需要设置小组长、发言人、操作者、观察者、记录者及监督员等工作。一般由A等学生成绩中上、善于组织、有沟通管理能力)担任小组长,负责小组的分工、操作;由B等学生(成绩中等、善于表达、喜欢操作)负责辅助操作、展示;由C等学生(成绩中下、缺乏自信,但又充满兴趣)负责发言、观察和记录。

当然,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每一个不同的学习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讲到七年级下册观察鸡小肠的结构时,部分A等学生对准备动物内脏有一定的心理负担,而这时C等学生却非常踊跃地参与,他们会很乐意利用课前的时间准备好新鲜的鸡小肠,在课堂上也不怕脏、不怕臭地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最后还会很得意地向老师展示他所看到的现象。这时,C等学生便成了本活动的主要操作者和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