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学习目标,带入情境

二、明确学习目标,带入情境

学习目标是老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精心设计好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一节课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素质教育在生物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体现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一般用PPT展示出来,通过老师对学习目标的解读,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提高什么能力,培养什么样的学习情感。

如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知识目标:

1.在解剖观察种子的结构中,识别种子结构的主要部分,描述种子萌发和形成幼苗的过程。

2.在探究种子的营养成分中,鉴定组成种子的主要成分。

3.在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实验中,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活动,比较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合作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比较、识别、归纳及交流合作等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是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2.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如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2节血液循环第2课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知识目标:

1.知道心脏的结构和所连的血管。

2.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心脏结构和所连的血管,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等能力。

2.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认识到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可以强健心脏,增加心脏的工作潜力,利于健康生活。

如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知识目标:

1.知道生物性状和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同学之间个体间性状差异的活动,理解生物体性状和相对性状,在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中,认识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在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类的性状可以遗传,也可以发生变异,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离不开优生优育(优良的精、卵细胞和个人的努力及家庭和社会的良好环境)。

如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24章人与环境第1节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知识目标:

1.描述世界人口、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

2.了解地球容纳量和人口的关系,知道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

3.通过对具体实例和统计数字的分析和讨论,学会分析人口数量与环境协调的关系,认识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4.分析说明我国在解决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方面对世界的贡献。

能力目标:

1.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学会查询资料的方法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能够设计并开展关于浪费粮食情况的调查、家庭用水量的调查活动。通过对具体实例和统计数字的分析及讨论交流,学会分析人口数量与环境协调的关系,认识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控制人口增长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应关注的问题,认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使学生养成节约水、电、粮食等的良好习惯。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情景,使学生知道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及学习能力要求,为下面开展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开锚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