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绣的艺术特色

三、顾绣的艺术特色

顾绣之所以深得人们喜爱,流传至今,主要是有其艺术特色。

其一,选稿严格。以韩希孟为例,其作品大多取法宋元。宋元绘画对明代松江文人画派的影响极为深远,而顾寿潜又是松江画派代表董其昌的弟子,韩希孟在顾绣创作中也深受影响,追求古雅的意境。韩希孟所绣《宋元名迹方册》,便是她临摹宋元名迹的代表作,从中可见顾绣对稿本的要求之高。

其二,丝细如发,落针匀密。《顾绣考》中称顾绣“擘丝细过于发,而针如毫”。顾绣讲究根据绘画稿本图案,按照植物、动物、人物的纹理、肌理运针,因画施绣,因材施针。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既要以细密的丝线展现画稿的内容,又要保证整个画面平滑如纸,这“细密”与“平滑”本就是一对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绣工就要提高丝线的纤细度,需把一根线剖成若干细股,即“擘丝”。顾绣所用绣针细小如毫,将绣线细擘成丝,每次只用一两根丝,落针用线无针痕线迹,针脚缜密细腻,不露边缝。清代李延昰所著《南吴旧话录》中称顾绣“穷态极妍,擘丝了无痕迹”。细丝如发的擘丝技艺可使绣品晕色细腻精致,色彩过渡自然,完美地表现出原作神韵。

其三,半绣半绘,绣绘结合。绣绘结合的技法古人称之为“点染”。顾绣为追求画稿原作的美感,多使用中间色,使绣品色彩柔和,无生硬感。但当线色不足,或遇针线难及之处,而该色彩又是画意不可或缺时,就需要用笔去点染,这就是绣绘结合的应用。以韩希孟的《宋元名迹方册·洗马图》为例,洗马人五官以笔代针,补刺绣之不足,而马身上的黑斑点则以绘画中的点绘法绣成。绣绘结合的真谛在于以绣为主,以画为辅,这也是顾绣最基本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