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几何纹样

(四)几何纹样

作为中国传统的主要装饰纹样,几何形纹样是基于动物、植物、图腾等对象,由其具象、写实演变来的高度抽象、概括化的纹样,代表一种形式美。田自秉曾在《中国纹样史》一书中写道:“几何纹在世界各国原始装饰中具有普遍的性质,成为共同的工艺文化现象。几何纹之所以在装饰纹样中最早也是最多的出现,与人类的原始思维有关。”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具有悠久稻耕文化的地区,发掘出土的陶器、青铜器和流传下来的工艺、服饰,几乎都是植物纹样和抽象的几何纹样。这些地区在我国最早耕种水稻,也是古越分布区,侗族自形成以来主要即居住于此,所以其绣品里有含有大量的抽象几何纹也就不足为奇了。

抽象符号几何纹有“卍”字、八芒、铜钱花、铜鼓、云钩、菱钩、锯齿、八角花和汉字成语等。这类纹样大部分寓意不明,但较多用于侗绣和侗锦。其色彩并不艳丽,然而通过组合排列与形式变换,使得整体具有简洁明朗、装饰性强的效果。例如“卍”字几何纹,它是侗家女对太阳的几何形式化,被用来简洁地表现太阳光芒四射的形态,其通常以红绿对比色点缀边缘,这样才能使得整块织绣品变得朝气蓬勃。再如“#”纹,它来源于古代井的符号,侗族人因崇水爱井而将“#”纹引入织锦刺绣。在广西三江的织锦挎包和刺绣背带中,有单“#”纹和套叠的双“#”纹,它象征着人丁繁衍,如泉水长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