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瑶绣传承与创新的新理论视角

设计美学: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瑶绣传承与创新的新理论视角

容 婷

摘 要:当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研究,尤其是关于纺织服装类的非遗,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不同地区支系的瑶族服饰和瑶族刺绣在非遗项目类别中分别被划分为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类和民间美术类,这其实就是从物质技术、社会和审美三个层面对瑶绣进行认识。新的时代背景下,瑶绣的承传与创新也将面临新的问题,设计美学则为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设计美学;瑶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瑶族刺绣(以下简称“瑶绣”)是一项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名录中,瑶绣被列为民间美术类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其所属地区为广东省。此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级非遗名录中还有百色地区的田林瑶族刺绣技艺、桂林地区的兴安瑶族刺绣、百色地区的那坡瑶族织绣技艺和来宾地区的瑶族织绣技艺四项,前两项属于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后两者属于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

我国的纺织类非遗种类主要分为民间美术类、传统技艺类和民俗类。非遗瑶绣主要归类在民间美术和传统技艺这两大类。但是在国家级和省级的非遗项目中归于民俗类的“瑶族服饰”就有八项,都属广西地区。这些民俗类非遗的瑶族服饰中,瑶绣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瑶绣是瑶族服饰及其文化中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一个反映面。瑶族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广泛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地,甚至越南、泰国、老挝、美国、法国也有分布。所以研究、保护、传承瑶族刺绣和瑶族服饰,对瑶族文化的研究乃至南方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中华文化命脉的延续也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