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染色原理与方法

(三)红花染色原理与方法

红花主要含有两种色素:黄色素与红色素。两种色素对酸碱的溶解度不同,通过配置不同p H的溶液,可分别析出黄色素与红色素。

黄色素溶于中性水和酸液,通过常温浸泡就可获得。可以推断,黄色是古代人最早利用红花所获得的色素,在与来自伊朗的传统染色学者的交流时也曾获此信息。但是红花的黄色素非常不稳定,虽然可通过加热染液的方式予以改善,但是仍然无法用来染制黄色。其通常或用来作为其他黄色染料的底色,或作为食用色素使用,或用来制作黄膏。

红色素不溶于中性水和酸液,但能溶于碱液。浸泡红花去黄后,将红花置于p H约为10—11的碱性溶液中,红色素便可从植物中析出,红花也由原先的红色变成灰黄色。再将碱液过滤后加酸,使染液的p H下降至5—6左右,红色素开始沉淀,此时将丝线放入染液,红色素便可进入纤维结构内部,达到着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