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顾绣概述

一、上海松江顾绣概述

顾绣是明代晚期出现的艺术性画绣,形成于明代万历、天启、崇祯年间,至今流传近400年,是具有上海本土文化特色的民间刺绣艺术流派,也是江南刺绣的代表,对后期江南刺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顾绣代表作有《宋元名迹方册》《花鸟册》《竹石人物花鸟合册》等,这些作品无不展示出顾绣悠久绵长的历史。顾绣在明代先后出现了缪氏、韩希孟和顾兰玉等“顾绣”名手,其中韩希孟最有代表性,她的刺绣内容多为宋元时期的名画,对苏绣也有很大的影响。

顾绣的最大特色是“半画半绣,画绣结合”,这也是顾绣区别于其他刺绣的最鲜明特征。顾绣常常以宋代和元代的国画作品作为蓝本,画面是山水、花鸟、人物等,属于画绣相结合的一种刺绣方式。顾绣的创作部分采用先画后绣,部分采用先绣后画,因而画面非常生动。其次,顾绣“擘丝细过于发,针如毫”。顾绣选用的“吴绫”,就是江南特产“缎纹绫”,兼具缎和绫的优点。线材选用蚕丝线,俗称“撆花线”,将蚕丝线撆成1/8起用。而在明代顾绣的记载中,选用色线材料之多,非以往所能相比,还使用了人发、兽毛、禽羽、蒲草等天然材料。顾绣的针法丰富多样,除了基本针法以外,又衍生了相关的针法或辅助针法,其针迹看起来很有层次感,但摸上去手感平薄匀齐。再次,顾绣的配色极其雅致。由于常常描绘的是自然的景色,因而顾绣对物体的深浅搭配尤为重视,将物体的层次表现得错落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