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绣的断代与鉴定

顾绣的断代与鉴定

杨海涛

摘 要:早期顾绣追求原画稿意境,技法灵活而又严谨,题材随意,配色精妙;中期顾绣往往绣绘结合,针法复杂多变,民俗题材开始大量出现,采用各种中间色调补色和套色,并出现了诸多绣印;晚期顾绣将早中期顾绣简化异化,针法简单而单调,题材媚于市场,色彩粗俗,边款及绣印亦拙劣。

关键词:顾绣;断代;鉴定

顾绣,又称“露香园绣”,始于明嘉靖年间,影响绵延至晚清民国,历时近400年,留存一定数量的作品。从顾绣的发展历程来看,顾绣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作品工艺成就和艺术价值大相径庭,因此对顾绣进行断代与鉴定十分必要。

顾绣,以明嘉靖年间顾名世筑“露香园”起始著称。顾名世,字应夫,号龙泉,是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至尚宝司丞。据明人朱察卿《露香园记》和叶梦珠《阅世编》等文献记载,“露香园”是顾名世在明代嘉靖年间修建,在建园挖池时,曾挖到一块有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所题篆书“露香池”三字的碑石,遂将新建花园题为“露香园”。顾名世举家居露香园历经数代,其后辈女眷多善刺绣,故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或“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为“顾绣”。顾绣先后涌现了缪氏、韩希孟、顾兰玉等名家,成为中国刺绣史上自宋代以后又一座高峰,代表了闺阁绣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