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丝线染色的基本流程与方法——以红花为例

二、传统丝线染色的基本流程与方法——以红花为例

按染色与织造的前后顺序,中国传统服饰色彩的染色流程基本可分成两类,即先染后织与先织后染。先染后织是对丝线进行染色,然后再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织造;先织后染是先将白色丝线织造成品,然后再根据着色的需要对织物进行染色。相较而言,先染后织的难度更大、工艺更为复杂,染成后的品质也更高[6]。因此除锦[7]、缂丝等具有特殊织造工艺的面料外,绝大部分织物的染色均采用先织后染的流程。

中国传统刺绣是以丝线为主要创作元素的手工技艺,除特殊情况外均采用先染后绣的流程。随着刺绣风格(尤其是以顾绣为代表的画绣风格)逐渐形成,同色丝线之中深、浅、浓、淡已各有十余色至二十余色之多[8]。对于刺绣匠人来说,层次细腻的同色系丝线成为创作的基础,好比颜料之于画家,泥料之于制壶师。而在进行刺绣纹样的色彩设计时,为了加强视觉对比效果,人们常常将色相、明度、纯度反差明显的诸多色彩组合在一起。由于不同色彩的染料来源与染色工艺也有所不同,配伍在一起时,须避免相互渗色、蹭色,对色彩牢固性的要求很高。因此,色调细腻、色彩牢固这两项染色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刺绣丝线的染色难度,需聘请经验丰富的染匠,严格遵照染色流程与方法,方得实现。

下文将以红花染料为例,对传统丝线染色的基本流程与方法予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