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形式创新

(二)商品形式创新

在当代,传统手工艺品之所以难以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是有多种因素的,诸如产品题材陈旧、设计元素保守、生产模式落后等。因此,商品形式的创新是推广顾绣的重要方法。当然创新也并非完全抹去原有的文化价值[11]。故此,顾绣产品设计一定要紧密结合文化,同时也要符合现代社会精神。要想进一步推广顾绣,首先要打破人们对顾绣的固有观念,将顾绣融入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将顾绣应用到服装中显然是不可取的。若将丝绸换成棉布,将丝线换成棉线,失去了光泽与细腻,顾绣也就沦为普通刺绣,没了自己独有的味道。在设计商品时不可本末倒置,要突出顾绣的特色,结合现代技术和材料,尝试顾绣商品的更多可能性。

除此之外,降低时间成本也是提高顾绣市场竞争力的重点。基于以上因素,提出下面几种商品开发方式。

1.传统与现代结合

传统手工艺的商品化生产,相对于纯粹的工艺艺术品或是为少数人群所消费的工艺奢侈品,更能够彰显服务社会、融入社会的宝贵价值[12]。在产品设计中,产品整体的核心部分仍然要求手工创作,恰当的机械辅助不会破坏整体效果,且有助于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打开大众消费市场之门[13]。顾绣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可以表现在材料与形式的选择上,如:国画颜料画的部分换成数码打印,这样可以解决不能水洗的问题;丝巾在穿戴过程中受到的磨损会比服装少,可将数码印花结合顾绣制成丝巾,实用性高的商品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市面上也有相类似的商品,为了加以区分,突出顾绣的特色,可以在图案上做重点设计。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绘图的颜料上做改变,用纺织颜料代替国画颜料。以工艺点睛来促进工艺文化社会化,因为大众的消费心理通常是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普通的机械制品必然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而耗时过长的传统工艺精品又必然带来价格的大幅上涨。因此,当蕴含文化附加值的传统工艺起到恰到好处的点睛作用时,企业的文化生产能力得以提升,大众消费者的需求也能获得最大的满足。

2.微观顾绣

微观顾绣可以有效减少制作时间,且不会降低作品质量。所谓“微观”,即将原作品等比例缩小。“微观顾绣”在时间、材料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程度的优化,商品定价自然就较为“平易近人”,受众面也会更广。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一些不同材质载体,制作成新型顾绣作品。

笔者曾尝试做一些微观顾绣实物,最后选定配饰的商品形式。在配饰设计中尝试运用顾绣元素,可以集微观、精致、减少损坏性、市场可推广性等优点于一身。如图1顾绣吊坠,该款吊坠是以金属为框架、水钻点缀、顾绣为主题的一个作品。该吊坠中的顾绣作品尺幅大小为5厘米×5厘米,基本保留了原作的所有内容,但在制作时间上有极大的缩减。若投入市场,此种形式的顾绣作品可以搭配服饰,无论外观还是价格都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可以为以后设计更多更好的顾绣作品提供参考。

3.顾绣文创

图1 顾绣吊坠

顾绣的衍生品可以通过多样的形式来承载顾绣的文化内涵,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以顾绣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可以作为推广顾绣的切入点,给设计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有地域特色的活态文化,顾绣应该尝试着遵循“生产性保护”的理念,将其精神属性与物质属性相结合[14],融入文创产品中。“故宫文创”作为从“宫殿”走向“市集”的成功案例,可以从中借鉴一些推广手段。顾绣文创可以更为多样化,不用局限于顾绣本身,如顾绣主题的明信片、顾绣作品集印刷、顾绣布艺书签、顾绣发展史书籍等都可以推广。民间工艺源于生活,每一种民间工艺都有其发展故事和流传价值,正是这种文化积淀,促使传统民间工艺在品牌建立之前就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烙印。文创产品可以将顾绣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顾绣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4.顾绣定制

原汁原味的顾绣精品不能舍弃,而要精益求精,让顾绣获得一种其他产品无法取代的地位。传承与发展应该是并行的,定制化、个性化、手工化,这是奢侈品的主要特点,顾绣亦可以奢侈品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顾绣的一针一线、一笔一画,都倾注了创作者无限的心血和智慧,凝聚了创作者对生活的思考。这种温度和感情是手工艺品的灵魂,也是顾绣和消费者之间情感交流的基础。因为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人们的消费行为更加感性化,情感的召唤对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15],人们所追求的个性化,也是情感定制的消费心理基础[16]。大凡品牌皆有高、中、低端不同层次的定位,顾绣亦可如此。顾绣文创属大众消费层,而顾绣定制则属高端消费层。高、中、低端都能兼顾,这是顾绣市场的理想状态。

5.场景体验顾绣DIY

寻求一种欲望的表达和自由感情的宣泄,是人们消费的目的之一[17]。消费者愿意为体验式产品付费,因为它给消费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场景的构建可以帮助消费者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文化趣味[18]。体验式场景的魅力在于娱乐式购物空间的营造,发掘了传统手工艺寓教于乐的体验经济价值,超越了多数网络购物平台。这种方式模糊了艺术和日常生活的界限,DIY体验成为消费者愿意学习和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途径。顾绣可以朝着构建体验场景的方向去加强市场推广,提升消费者的文化体验乐趣,以此为顾绣带来新的发展模式。

(原载《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注释】

[1]柳宗悦:《工艺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2]叶梦珠:《阅世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

[3]徐蔚南:《顾绣考》,中华书局1936年版。

[4]杨海涛:《顾绣的断代与鉴定》,《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年第5期。

[5]李康化、张奕民:《传统手工艺品营销策略分析——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驱动视角》,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6,23(01):245-258.

[6]Patricia Covarrubia.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s:A Cultural Element in a Predominantly Economic Activity[J].IIC—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mpetition Law,2019,50(04):441-466.

[7]菲利普·科特勒:《水平营销》,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8]Sudip K.Tiwari,Tor Korneliussen.Exporting by experiential knowledge:a study of emerging market micro firms.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018(5):833-849.

[9]朱怡芳:《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98页。

[10]张杰:《“互联网+”时代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路径》,《青年记者》2017年第23期。

[11]华觉明:《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之路》,《上海工艺美术》2013年第4期。

[12]刘魁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4期。

[13]Zi Zhi.Innovative Thinking and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ng Regional Culture into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s,Management,Education and Innovation(ICAMEI),2019.

[14]刘欣:《“非遗”传承与博物馆文创开发》,《中国文物报》2018年9月26日。

[15]Wu Qianqian,Zhang Zhang,Xu Li.Shanghai Shikume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Design Thinking[J].Advances in Affective and Pleasurable Design,2018(27):33-40.

[16]李光斗:《情感营销》,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17]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8]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