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绣”针法解析

“顾绣”针法解析

音 琪

摘 要:一幅顾绣作品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需要艺人对所绣对象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在深刻领会了原作的风格、韵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刺绣技法,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极力模仿画作的笔墨风韵,使作品与原作意境相融。其不仅形似,更要神似。一幅优秀的刺绣,所运用的针法至少十几种,丝线多达上百种。

关键词:刺绣;顾绣;针法

顾绣,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出自名门闺媛之手的闺阁绣,因源于上海的顾名世家族而被称为“顾绣”。

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明清时期风靡全国。据传顾氏绣法得自皇宫内廷,其入针间不容发,劈丝纤如毫毛,配色精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古代刺绣艺术的最高境界”,对后来发展起来的四大名绣(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均有着重要的影响。顾绣又被称为“画绣”,多以历代高雅脱俗的名画为蓝本,对其构图和配色及画风反复研究,将传统针法与绘画中的笔法相结合,以针代笔,以线为墨,根据画面需要而定针法,与原作的笔意画境融为一体,利用丝线不同排列绣出奇妙的光感效果,比原作更充分地表达出山水的空蒙灵秀,人物的逼肖活现。其古朴、大方、文静、典雅的格调成为区别于其他绣种的主要标志。

一幅刺绣作品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需要艺人对所绣对象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在深刻领会了原作的风格、韵律的基础上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极力模仿画作的笔墨风韵,使作品与原作意境相融,不仅形似更要神似。一幅优秀的刺绣,所运用的针法至少十几种,丝线多达上百种。让我们以北宋宋徽宗的《瑞鹤图》(图1)为例,来领略一下巧夺天工的顾绣针法:

图1 瑞鹤图(北宋 赵佶)

该作品取材于宋徽宗赵佶的代表作《瑞鹤图》,此画是他30岁时的作品。他将花鸟和风景结合起来,匠心独运,打破一般花鸟画构图的程式,营造出诗一般的境界。画中18只丹顶鹤飞鸣旋舞于碧空之中,姿态优美生动。天空为石青色,鹤羽的黑白对比鲜明,于是产生了一种空气感,加强了飞动的效果。两只站立在殿脊吻上的白鹤,回首仰望,相互呼应。画面下方绘有端门和丹阙,碧瓦之间缭绕红色祥云。这使得整幅作品充满了皇家高贵之气,在一片静穆之中给人神话般的美丽畅想,展现了“祥瑞”的寓意。

在绣制这幅作品的过程中,上海万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工艺师以平绣和乱针绣两大针法为主,用大乱针为主的针法来表现碧空的深邃空广,祥云则运用了大乱针和小乱针相结合的针法,表现其轻盈、飘逸的特性。绣丹顶鹤时,运用了齐针、散套针、擞和针、接针、施针、施毛针等多种针法来表现羽毛的质感、姿态的优美、飞翔的动感,而绣宫殿等建筑物时则运用了齐针、散套针、施针、接针、擞和针、滚针等主要平绣针法,表现出了皇家建筑的雄伟、高大、精美,使之显得气势恢宏。印章运用了散套针绣制。

整幅作品共选用二百余种不同颜色的丝线,色调秀丽高雅,绣功细腻精致,将诗画般的意境再现于作品中。

齐针,刺绣基本针法,也是传统针法中最古老的一种,最早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铺绒绣上。齐针是各种针法的基础。针法组织:线条排列均匀,齐整。绣法:起落针都要在花样的外缘,线条要匀,不重叠,不露底,要齐整。按丝理不同可分直缠、横缠和斜缠三种。拉线轻重一致,绣时线绒须退松。

散套针,套针的一种,始于唐代,盛于宋代。其主要特点是等长线条,参差排列,皮皮相叠,针针相嵌。线条组织较灵活,丝理转折自如,镶色浑厚和顺,绣面细腻平服,能细致地表现花卉、翎毛等的生动姿态。刺绣步骤:第一皮出外,外缘整齐,内长短参差,参差距离约是线条本身长度的十分之二左右,排针要密。第二皮“套”,线条等长参差,排针是一针间隔一针的稀针,线条要罩过出边的十分之八左右。第三皮线条嵌入第二皮线条之间,与第一皮相压,以后各皮照此类推。最后一皮外边缘要绣齐,线条排列要紧密。

擞和针,参针的一种,又名“长短针”,线条平铺,较平薄,针迹显露。刺绣步骤:由内向外进行。第一皮用长短线条参差排列。第二皮用等长线条上下参差间隔,嵌入第一皮线条的空隙中。第三皮与第一皮线条末尾相接,以后各皮依次类推。线条组织较灵活,不受色彩层次限制,因而镶色和顺,适宜于绣花鸟、人物、树石、书法等。

接针,条纹绣的一种,适宜绣制文字、孔雀羽毛、鸳鸯头部羽毛。用短针前后衔接连续进行,后针衔接前针的末尾,连成条形。刺绣步骤:从纹样一端绣一针,线长约1—2市分;以后用等长线条连续进行,后针要刺入前针线条末尾中间,使针针连成一线。

施毛针,装饰绣品的辅助绣法之一。用稀针成排绣制,适宜绣鸟和蝴蝶的翅膀等。针法组织,先在绣面横一线条,再由距离相等的线条排列组成。有三种排列方式:其一,施毛线条齐整的(一般用于鸟的翅膀上);其二,施毛线条长短间隔的(可用于蝴蝶翅膀上);其三,施毛线条成波浪形的(可用于蝴蝶翅膀上)。刺绣步骤:以绣蝴蝶翅翼长短相间隔的形式为例,先在蝴蝶外膀上横压一针,第二针用短针将横线扣于边缘,使扣线分为两节;然后在扣线中间顺序向上绣,线条长短间隔,一针隔一针;绣至边缘再回到扣线中间,顺序向下绣,至边缘即成。

小乱针,亦称“三角针”,其线条交叉的形式一般是向四面散开,没有方向性,所以丝线光泽可不受光源角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表现绣面背景。

大乱针,常称为“乱针”,其方向运用时,线条交叉都有一定的方向性,如直斜、横斜或是倾向角度的交叉线条。此种方法丝理转折灵活,质感表现力强,绣制的题材比较广泛。

滚针,条纹绣的一种,适宜绣制走兽的须眉、人物的头发、衣服的褶纹和细狭的图案纹样等。两线紧,连成条纹,线条转折比较灵活,无论绣直线、曲线都比较恰当。刺绣步骤:依纹样线条前起后落,针针紧,线条长短一律,约一市分左右,转折处可略短,以便于转折;绣好第一针后,第二针在第一针二分之一处落针,使针迹藏在第一针之下;第三针落在第二针的二分之一处,紧接第一针线条的末尾,以后类推。

(原载《上海工艺美术》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