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传承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
纵观传统手工艺品的形制、图案、色彩,无不暗含着一种吉祥的寓意,此间包含着一种文化理念,即手工艺品的审美并非无目的的、非功利的,而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祝愿日常生活美满的精神需要。手工艺创新不宜违背这民族固有之审美心理,破坏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实际上是对非遗中最核心、最有光彩、最具生命力部分的践踏。如果我们对传承人原有的传承、学习活动干预过度,势必影响到遗产的原生性、民间性与真实性。
外部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应该是尊重、学习与保护,而不是“提升”与“改造”。他们技艺及修养的学习与提高自有一套方式方法(这套方法本身也是他们的文化内容之一),要由他们自主地按照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去做,而不需要外部社会用“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观念去改造他们,因为那样一定会造成传统文化的基因变异。“无为而治”有的时候就是最好的保护。他们的“发展方向”本来就非常清楚,守住中华民族文化的DNA就是他们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