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绣:晚明的时玩与风尚
2025年09月26日
顾绣:晚明的时玩与风尚
华慈祥
摘 要:本文从顾绣的渊源说起,阐述了顾绣产生于明代晚期的特定社会政治、经济、人文背景,认为顾绣是顾氏家族女眷的艺术创作,是晚明社会推崇的时玩,是文人追求艺术化生活风尚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顾绣;晚明;时玩;风尚
顾绣为明代南方刺绣的翘楚,形成于明代万历、天启、崇祯年间,由上海顾名世家族中的缪氏、韩希孟、顾兰玉等女眷首创并逐渐发扬光大。顾名世字应夫,号龙泉,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拜尚宝司丞,晚年曾在上海县城西北隅(现今黄浦区露香园路地区)修筑一处园林。据徐蔚南《顾绣考》说,在筑园时“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园”[1]。在这个精致的园林里,顾氏家族以书画诗词交友,结识了当时江南许多有名的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顾氏女眷也参与其间,她们用自己擅长的刺绣技艺,临摹并重新诠释宋元名画的意境,与同好共赏。顾名世逝世后,顾氏家道逐渐衰落,针法外传,顾绣走向了民间。这无疑扩大了顾绣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顾绣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也越发紧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今天观照晚明社会情状的一个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