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金银彩绣的常用图案

(四)宁波金银彩绣的常用图案

传统宁波金银彩绣品以日常实用品居多,除了牡丹、梅花、瓜果、鲤鱼、金鱼、蝴蝶等外,也有很多生活中并不多见的动物因为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吉祥图案的形式出现其中,比如在民间被视为保护神的老虎。宁波金银彩绣中的虎种类多样,有避邪护佑的衔艾之虎——“艾虎”,它常与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这五种毒物组合,遍布于各式香包、肚兜、挂片等上,寄托人们用艾虎来克毒物、保护众生健康成长的愿望;也有与鱼、鼠、瓜或者石榴等寓意多子图像组合在一起的“虎”,这些看似无关的组合是生命的象征,其中有祈求多子多孙、生命繁衍不息的美好心愿。但无论虎的造型如何变化,其头部总是被突出表示,尤其是“王”字更不可或缺,透露出古朴、稚拙之感[10]。与虎纹一样受到欢迎的还有狮子图案。狮子凶猛、威严,民间认为它是祥瑞之物,可以驱邪镇宅,所以在妇女、儿童的衣衾上常绣此纹,以避不祥,常见的有“狮子戏球”“太师少师”等。用宁波金银彩绣工艺绣制的狮子,常常通用金线盘绣狮身,又用银线盘成绣球,一金一银,衬在深蓝或鲜红的底料上,十分抢眼。

对长寿的向往也促使人们创造了不少祝寿内容。旧时贺寿会送刺绣寿幛,上面一般是寿庆的人物和场景,最重要的是寿星——额秃顶广、须发尽白的老者,常乘白鹿或白鹤,持拐杖、仙桃等物。鹤因有“鹤寿千岁,以极其游”之说,因此也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宁波金银彩绣特别钟情仙鹤与松柏的组合,取作“松鹤延年”,寓意延年益寿。也有绣“寿”字的,它的造型变化多端,有“寿字百变”之说,常与蝙蝠、牡丹等其他吉祥图案组合出现。宁波金银彩绣中的“寿”字常用纯金线绣在大红底料上,金光闪闪,绚丽夺目。

由于宁波崇佛之风颇盛,金银彩绣上出现了大量佛教题材的图案,较为常见的有佛像、莲花和经文。绣佛分送寺庙是礼佛的宗教行为,有祈福之意。早在明代,“鄞县贞女金星月……为绣五百阿罗汉以资冥福,足迹不下楼计十余年始成,丁巳三月随父来杭张挂昭庆寺,观者如堵”[11]。宁波金银彩绣所绣的佛像以菩萨最多,其中又以观世音菩萨居多,这或与“南海佛国”普陀山是观音道场有关。莲花有着“花开见佛性”之称,因此无论是佛幡、幡帐、宝幢,还是桌围、蒲团,几乎所有佛教题材绣品上都可以看到莲花纹样。这些佛教用品上还往往以金银线绣有经文,在宁波的寺庙中最常见的当属“佛光普照”和“戒定真香”这两句。

图8 樱花纹

宁波金银彩绣中还有一个特殊品类——日本和服腰带。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起源于对自然美的感悟,让自然之物呈现自然之美,于娴静中求乐趣,于简索中寻完美,是日本文化的一种特点[12]。表现在织物图案上,其多以自然物作为装饰题材,如深受日本国人喜爱的樱花便常以明亮华丽、随风飘散的形象出现在金银彩绣的和服腰带上(图8)。此外,菊花、流水、扇面、龟甲等都是和服腰带上常见的图案,其中也有鸳鸯、宝相花、仙鹤纹等中国元素。

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在实用刺绣日趋衰退的当下,由明代露香园“顾绣”开创的以绣仿画的工艺反而蒸蒸日上。例如,曾获得“天工艺苑金奖”的大型金银彩绣《甬城元宵图》(图9),它由金银彩绣的传承人史翠珍、张世君、沙珍珠、陆亚菊等人创作,在3米多宽的长卷上,能找到城隍庙、天封塔、状元楼、缸鸭狗、升阳泰等十多处老宁波地标,舞龙、舞狮、马灯、台阁、唱戏、杂耍各种旧时节庆的娱乐活动,还有酒楼、茶肆、画舫,集市里有身着古代服饰的男女老幼在吃饭、看戏、摆摊、玩耍、逛街,如同一卷回忆录,反映了老宁波的闹元宵习俗。此类题材,通过金银彩绣这样的传统手工艺,实现了人们保存本土传统文化的愿望,这也是现代手工艺的重要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