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线的准备与预处理
2025年09月26日
(二)丝线的准备与预处理
中国传统服饰所用纱线可分为纤维素纤维(棉、麻、葛等)与蛋白质纤维(丝、毛等)两大类。对于纤维素纤维来说,大部分植物染料的上色与固色效果均不佳,很少用来染制正色与间色等高级色彩,而只局限于染制各类杂褐色。作为世界公认的丝绸之国,中国传统服饰中那些深、浓、艳的色彩,通常是染制在真丝织物及真丝丝线上的。
与绝大多数植物染料不同,红花的红色素无论对纤维素纤维还是蛋白质纤维,都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红花的红色素可以着色于棉、麻、丝、毛这四种天然纤维之上。红花的黄色素则不同,它只能用于染制蛋白质纤维,而在纤维素纤维中上色效果很差。利用这一特性,古代染匠常常用棉麻织物来提纯红花的红色素。首先,用红花染棉麻织物,利用黄色素无法在棉麻织物上着色这一特点来获得更为纯粹的红色;然后,再将这些红色棉麻织物作为色素来源,将纯粹的红色素再次染制在丝线或丝织物上。在使用红花膏染纸或制作化妆品时,也同样使用这一工艺。
中国传统刺绣用线以蚕丝为主要原料。蚕丝含有丰富的蛋白胶质,缫丝后制成的白丝未脱胶精练,胶质丰富,手感硬挺,被称为生丝。生丝主要用于发丝绣、铺绒绣、缂丝等,因含有更多蛋白胶质,染色效果更为饱满浓厚。在使用红花进行染色时,更容易获得“真红乃现”的染色效果。
生丝经过煮沤练丝之后,胶质减少,手感柔软,被称为熟丝。练丝工艺源于周代,是中国传统的丝线预处理流程,延续至今。从先秦沿袭下来的传统练丝方式为水练与灰练,后改良为煮练与捣练,元末明初又产生了酶练。在中国的不同区域,根据刺绣风格不同,所用丝线的练丝工艺与熟化程度也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