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成长之路
2025年09月26日
大师的成长之路
顾绣三绝:擘丝细过于发,针如毫,配色有秘传。钱月芳说,顾绣完全具备“宋人之绣”的特点,“顾绣创作首先要勾图。我们有时先在底面上施以墨彩,再绣边线表现物体形象;有时则在绣好的作品上加画”。顾绣的针法有十几种,在此基础上,她进行创新和改进,独创出了“虚实针法”。
顾绣是传统单面刺绣,针迹看似层叠,但整个丝绣只有一层,又平又薄。绣面的层次感是通过丝线纹路的转化来体现的,而其中的奥妙便是“劈线”。顾绣线材选用桑蚕丝,而在刺绣时,为了让其更贴近笔墨肌理,助于准确地表达原作,绣娘还要用手指将桑蚕丝劈成若干细股。1根丝线可以劈成16股、32股和64股不等,用这些极细的丝来表现人畜的眼眸、蝉翼、马鬃等。
钱月芳的绝活是能将1根丝线劈成256股。她站起身,为记者展示被劈成256股的丝线。记者凑近观察,发现其确实比头发丝还要细上许多,细微难辨。顾绣的针比一般的针更细,很难想象,绣娘如何能将丝线穿入如此细小的针眼。钱月芳曾现场演示过穿针引线技艺,在她手里,丝线仿佛活了一般,一挑、一抹便轻松穿过针孔。她说每天都要锻炼眼力,“一天不练,第二天就会感觉眼睛无法聚焦”。
钱月芳伸出双手,向记者比画穿针的动作。记者发现她的手完全称得上“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原来绣娘的手要时刻保持滋润,否则不仅会弄毛绣面,劈线也会有困难。为了更好地保护双手,钱月芳回家一般不做家务,“幸好家人也支持我”。
作为顾绣传承人,为了推广顾绣文化,为了进修艺术知识,平日里,钱月芳四处奔波。无论多劳累,无论回家多晚,她依旧坚持每天刺绣几个小时,保持手感和眼力。直到几年来,她依然创作不辍。
一般,刺绣10年方能比较精通绣艺,20年方能提升刺绣速度,30年方能开始有自己的设计,而40年方能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