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价值:立足上海,辐射江南
2025年09月26日
(三)社会价值:立足上海,辐射江南
顾绣经由顾氏妾缪氏、顾氏妇希孟、顾氏女张来妻的不断努力,技艺越来越精巧,名声也越来越大。习得了顾绣技艺的上海乃至江南女子即使家道中落、无人供养,亦可以十指为生,顾绣造就了不少早期的职业女性,这在方志等历史文献和明清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多有提及。顾绣的风靡亦及男性,如清代宋琬《为吴薗次题顾绣花鸟册》云:“刺绣独云间最工,而皆以顾氏名。吾初疑其闺闱女子所作,今在云间,乃知工人半男子,十指如锤,而有针神之巧。”顾绣由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闺阁消遣发展成颇具规模的手工业,从事者由闺阁女性而变为普通女性再变为男性,进而成为极具江南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
顾绣大盛,至清代已不再是闺阁私藏,也不再是少数人珍藏密敛的艺术品,而成为与官窑齐名的松江特产,如清代王士禛《渔洋杂著·居易录》卷二十六载“华亭门人周纶除夕署门一联云:‘论家世如阁帖官窑可称旧矣;问文章似谈笺顾绣换得钱无?’”注曰:“二物皆松江产也。”清末甚至远销海外,有家家酷嗜之盛况,《曾纪泽日记》云:“(光绪五年)二月初一日。至小赛奇会一观。法国瓷器、丝绣,日精一日,而家家皆酷嗜中国古瓷、顾绣,其理不甚可解。”迟至民国,江南一带仍以“顾绣”为刺绣的代名词,如1936年出版的徐蔚南《顾绣考》称:“今天下称刺绣为‘顾绣’者,以明代上海顾氏刺绣之名,震溢海内故也。”顾绣之风靡天下,可见一斑,其于上海乃至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
顾绣不单是一种传统美术形态、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上海乃至江南的一种地方性文化传统,是“代代相传的事物”,“历经延传而持久存在或一再出现的东西”[4],承载着上海的文化基因。当前,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正在有序推进,而作为文化纽带的顾绣也必将在此过程中提供以文化上的区域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