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俗类的瑶绣

(二)作为民俗类的瑶绣

瑶族刺绣是一项代代相传的通过口述和心理积淀、手工习得等方式进行传承的特殊物质表现,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无形性。它是瑶族妇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刺绣,她们传情达意、组织生活。那些极具风格化特征的纹样都绣制在衣服上,通过瑶族服饰在婚丧嫁娶、节庆礼仪等重大场合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所以,瑶绣的社会性不容忽视。

刺绣在瑶族民俗生活中的功能性也体现于此。首先是审美功能,这在下文详述。其次是实用功能,比如很多瑶族服饰的领口、袖口、襟边都有刺绣或色布拼缝,一方面起到装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对这些容易破损的部位进行加固。再次,瑶绣具有符号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民族识别功能。有一些传统纹样以及这些纹样在服饰上的排布都是约定俗成、代代相传的样式,同一支系的瑶族就算迁徙分布于不同地区,这样固定的刺绣式样仍然不变,成为识别该支系瑶族的标志之一。瑶绣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身份的区别。瑶族道公穿的服饰上面刺绣着各种道教的神祇,瑶族男子在参加成年礼仪“度戒”时,道公、师公都会穿这样的服饰。根据便装和盛装的不同,刺绣的部位、花纹的繁复程度也有所区别。瑶族新娘礼服是盛装,一般都比日常装要隆重很多,上面的刺绣会更多更繁复。还有的刺绣纹样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比如南丹县白裤瑶男装裤子上的五条红色长条形刺绣纹样,据说是祖先在一次战争中遗留在裤子上的“血手印”,后人为了纪念祖先,就使用红色的丝线按此形状绣于裤子上。总之,瑶绣作为瑶族服饰重要的装饰,在标识民族、凝聚族群、传承历史文化和信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瑶绣非遗活态性的体现。

“见人、见物、见生活。”瑶绣的传承者是瑶族人民,它需要良好的瑶族文化生态的支撑。但即使目前瑶族文化生态保持较好的地方,因为旅游的发展,很多展演于民俗活动和表演的瑶族服饰和瑶族刺绣更多地被机绣所取代。为了迎合市场,刺绣的纹样和材料引入很多非传统的元素,失去了民族特色。瑶绣在瑶族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由以往的主要是瑶族人民生活用品向旅游表演和旅游商品过渡。这样的瑶绣失去了民俗性,严格来说都不能成为非遗传承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