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必须从多重身份中分离出来
2025年09月26日
(一)传承人必须从多重身份中分离出来
非遗保护的目的在于传承,传承的核心在于传承人,“人”是非遗价值和意义的关键所在。
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非遗传承人所传承的是文化遗产而非文化商品,他们不是工艺美术大师,不是创新者。非遗传承人的看家本事是能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历史上创造出来的最好的技艺,以活态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继承下来并传承下去。
不少传承人都苦恼怎样把产品卖出去,而不是怎样让所传承的技艺更加精湛,甚至几乎所有传承人传承的好坏与他的经济收入挂钩。2020年8月,笔者访问云南楚雄非遗传承人,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衣服“卖”得好或不好,店里的“生意”好或不好。当然,这绝不是要指责他们,只是觉得他们不像是非遗的传承人,更像是店主,是经营者或设计师。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绝不是浅薄地在于能够挣来多少钱,而在于它是维系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命脉,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见证和不可断代失传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身份证,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能够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的文化软实力。如果逼迫所有需要加以特别保护的、包含着我们民族文化最基本DNA的非遗项目走向市场去挣钱,将是逼良为娼的不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