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淡空灵
简淡空灵的风格主要来自文人画的影响,其在技法、造型、布局上追求自然、简约,在情感的表达上主张含蓄,在色彩上呈现素朴的审美趣味。
文人画不同于院体画,讲究“写意”,追求情感的含蓄,在造型布局上文人画“尚简”,文人画家们认为用最少的笔墨传达出神韵才是最高的境界。文人画不但在造型上追求“简”,在构图布局上也崇尚“简”,非常善于使用“计白当黑”的“留白”手法。其留出的“空白”不是真的空白,不是虚空,而是希望通过作者的暗示唤起观赏者的情感与想象,所以空白处可以是天、是水、是烟云、是道路、是月光……空故纳万境。所以文人画之“简”,可以造就一种空灵的意境美。
文人画在色彩上则追求素朴之美。“素朴”的观念来自老子,老子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18],所以他强调“自然”“无为”“道法自然”,反对雕饰。简洁自然的造型和素朴的色彩,都可以产生一种“淡”的美。“淡”是一种“味”,即作品的内在韵味,是作者的内在情志的外化。“简”与“淡”,“简则偏重于外在形式,淡却是偏重内在艺术情志的概念”[19]。正因为“简”与“淡”,作者的情感才不会过分外泄,创造出一种含蓄的效果。
在顾绣中,这种简淡空灵的艺术风格也广泛地存在,山水题材如《米芾山水图》《花溪渔隐图》,花鸟题材如《竹》《枯木竹石》《水墨梅花》,人物题材如《十六应真图》《钟馗像轴》《达摩坐像轴》,等等。从色彩上来看,《米画山水图》《竹》《枯木竹石》《水墨梅花》《十六应真图》墨色都很素朴,《花溪渔隐图》《钟馗像轴》《达摩坐像轴》亦色彩雅淡;从造型布局来看,它们在造型上都尚简,都注重画面的留白,构图也十分清疏。如明代《顾绣十六应真图册》,其仅以刺绣绣制轮廓,而不对物体予以满绣;《米芾山水图》简淡空灵,烟云氤氲,呈现一种朦胧美;《花溪渔隐图》将原作中的江水拉得更远更宽阔,对岸的山峰也被拉得更远,山体的一些沟壑都被比较清晰地表现出来,但也是只有一些轮廓和少数的山体形貌,原本繁复的地方被“简化”了,而且画面中的“空白”也较多,虚实相生,显得格外空灵。
如果说这些顾绣作品简淡空灵的风格是受绘画粉本的影响,那么一些粉本文人趣味并不浓厚的顾绣作品也呈现出简淡空灵的风格,则这是顾绣的有意识选择。《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中的《鹿图》,是一件以“禄”为主题的瑞兽题材作品。韩希孟表现这一主题只用一只鹿,画面右上角的桂树也是只有一小枝,天空、水面、坡地几乎是“空白”的,水中湖石之外的水草水纹都十分细小,坡地上拳石之外的野草也是寥寥几株……可见其从头至尾都贯穿一个“简”字。再看绣品所用的颜色,黄褐色、灰色、青色、绿色、赭色有机搭配,整体上十分雅淡。而主题上,其表达对富贵、财禄、长寿的追求,也比较含蓄,象征“禄”的鹿散步之态甚为悠闲,象征“富贵”的桂树和象征“长寿”的“湖石”在构图中亦十分合理、自然。这件作品即使刨除特定的主题,我们也可以欣赏到其中的美。
总之,顾绣这种简淡空灵的风格主要是通过造型构图和用色营造出来的,其主要存在于早期顾绣特别是韩希孟的作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