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晾晒与保存

(四)晾晒与保存

与绝大多数植物染一样[19],红花所染的红色虽然明艳,但其色素不耐高温、日晒与光照。因此在清洗完毕后,须将所染绞丝绷紧理顺,置于专用的晾线架上进行阴干。在晾晒过程中,要定时移动丝线在晾架上的接触位置,保持丝线之间的空气流通。同时,最好选择湿度较小的天气染色,避免所晾丝线无法干透而产生霉变。

待丝线干透后,在每绞丝线上剪取一圈丝线,重新整理丝绞并用纸包好,在纸上标注品类与颜色,贴注丝样,避光干燥保存。红花最忌与沉香、麝香等物品共存,如果所染之丝或所绣之袍与衣香共收,数十日间颜色即毁。此外,因红花中的红色素遇碱即褪,在保存过程中切勿接触或共置任何碱性物品。

【注释】

[1](清)陈元龙:《钦定四库全书·格致镜原》(第15卷),浙江大学图书馆影印版,第3页。

[2](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徵集卷·币帛》,梅墅石渠阁藏版,第3页。

[3](清)陈梦雷辑、蒋廷锡校补:《古今图书集成·经济卷·考工典》(第781册),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版,第45页。

[4](清)张英、王士禛:《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渊鉴类函·产业部四》,浙江大学图书馆影印版,第30页。

[5](明)申时行等修:《大明会典·工部二十一》,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版,第2、3页。

[6](清)陈梦雷辑、蒋廷锡校补:《古今图书集成·经济卷·考工典》(第781册),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版,第45页。

[7](清)陈元龙:《钦定四库全书·格致镜原》(第27卷),浙江大学图书馆影印版,第3页。

[8](清)沈寿口述、张謇整理:《雪宦绣谱图说》,王逸君译注,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105页。

[9](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15卷),金陵胡成龙1596年刻本,第27页。

[10]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云:“染家得法,我朱孔扬,所谓猩红也。”(明崇祯十年涂绍煃刊本,第3卷,第51页)

[11]明代张自烈《正字通》云:“北人采其花染绯,取英鲜者为燕脂。”(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古籍,第9卷上集,第114页)

[12]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云:“二月末三月初种也……五月种晚花……七月中摘,深色鲜明,耐久不黦,胜春种者。”(《四部丛刊》本,第5卷,第16—17页)

[13]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云:“采花者必侵晨带露摘取。若日高露旰,其花即已结闭成实,不可采矣。”(明崇祯十年涂绍煃刊本,第3卷,第51页)

[14]红花的黄色素牢度不佳,基本不用于纺织品染色,或只与其他黄色染料配伍,作为染黄的底色。

[15]红蓝花与蓝草,各含一“蓝”字,二蓝因此得名。

[16]草木灰约为丝线重量的10倍。

[17]如使用干红花,染料重量约为丝线的4倍左右;如使用散红花或红花饼,染料重量约为丝线的2倍左右。

[18]乌梅和面料等重。

[19]相较而言,单宁类植物染料与蓝染的色牢度较佳,柿染虽需日晒方能显色,但其着色原理与漆相似,是在丝线或织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与通常的染色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