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每在拍场现身必能高价成交

三、价值:每在拍场现身必能高价成交

钱月芳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顾绣传人戴明教的亲传弟子,已经成为公认的顾绣第二代传人。她这样回忆道:“我的老师13岁开始学刺绣,绣了70年,也只创作了40多幅作品,身边留下的也只有几幅而已,绣制一件作品太难了。我现在对顾绣是一种研究态度,只有自己觉得满意的作品才会留下来,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蛮严格的,手里的作品数量也不是很多。”刺绣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年五年的学习,只能掌握一点基本的技术,做一些简单的作品,而要绣出传神、生动的作品,没有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工夫是做不到的。顾绣的尺寸一般都不大,一两尺见方的比较多。顾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刺绣技法和技能的表现上,其他绣种主要是靠一种针法加以色彩的变化来制作作品,而顾绣每一针体现的都是在对事物的天然肌理的理解之上,还要带有国画用笔与画意。

从目前的拍卖情况来看,自2005年以来,顾绣的上拍数量不超过50幅,精品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2005年,明代顾绣《君臣图》拍出77万元,明代顾绣《四季花鸟图》拍出49.5万元,明代顾绣《出相图》拍出44万元;2008年,在香港佳士得一幅明末清初的顾绣《荷花鸢鸯图轴》拍出了港币59.4万元;在同年的北京保利的秋拍上,一幅明代顾绣《关帝像》拍出了39.2万元;而到了2010年,一幅乾隆御制顾绣《金刚经塔轴》拍出了369.6万元,这也是目前古代顾绣作品的最高拍卖价。由此可见,顾绣在拍卖市场属于比较稀缺的工艺品种类,数量虽少,但每在市场中现身必能有不错的成交价格。其虽不及古代书画让人为之疯狂,但是作为一个杂项门类,价格也在稳定中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