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制的历史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东方特有的政治文化的重要体现。官制的产生与发展,以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以社会分裂为阶级进而产生阶级斗争为动力,以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为条件。由于中国立国悠久,因此,中国官制的历史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中国从进入阶级社会起便实行专制的政治体制,这是古东方各国的共同特征和传统的政治秩序,只是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和经久不变。君主作为最高统治者,是国家活动的原动力。君主为了有效地运用权力控制国家和社会并将其旨意付诸实施,势必通过一个权力媒介——这个权力媒介就是“官”,官是管理国家的群体和实施国家职能的具有人格的工具。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治”,其实就是“官治”,为了发挥官治的效用就需要“治官”,从而形成了人治—官治—治官—治民的政治理论。正由于官治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因此在庞大的官僚体系中需要明确和规定官僚的行为方式、官僚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以及官僚的自我调整与必要的强制约束,于是官制便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并随着文明的进步与社会关系的复杂化而日趋于完备和成熟。经过中国古代统治者继往开来、精心擘划的一套官制,为当时的政治运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也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研究官制史的目的,就在于开阔政治视野,总结传统的政治文化,为现实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历史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