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臣妾”身份再研究》序
【李力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我们知道,“隶臣妾”是《汉书》所载汉代的徒刑刑名之一。但是在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却有大量的涉及“隶臣妾”的资料。这不仅将“隶臣妾”出现的时间提前到秦,而且其身份呈现出复杂的状态,引发了学者对秦“隶臣妾”性质的关注和讨论。
自高恒先生在1977年第7期《文物》上发表《秦律中“隶臣妾”问题的探讨》一文开始,中外学者就此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迄今尚未取得共识。这场关于“隶臣妾”身份的讨论,其发表论著之丰、参与人数之多、辩论时间之长、学术影响之深远,在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法制史领域实属罕见。虽然近年来相关的讨论暂时停顿下来了,但是在新发现的张家山汉简、龙岗秦简和里耶秦简中都有关于“隶臣妾”的资料,这就为重新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然而多年以来,尚未见有研究“隶臣妾”身份问题的专著问世,亦未见有以此为题目撰写博士学位论文者。李力凭借其以往的研究基础和多年的学术积累,敢于迎难而上,抓住机会,选择这样一个海内外学术界瞩目的颇有前沿性的题目来写博士学位论文《“隶臣妾”身份再研究》,确实是独具慧眼。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称许。
作者综合运用法学、历史学、简牍学、古文字学、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采用王国维所倡之“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印证“纸上之材料”。其研究进路有三:第一,以全面梳理以往的研究成果为前提,从学术史的角度客观品评其得与失,并分析挖掘造成“隶臣妾”的研究由“热”转“冷”的学术成因与社会时代背景。第二,系统地收集整理了青铜器铭文、云梦秦简、龙岗秦简、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中有关“隶臣妾”的史料,并从校读、辨析、考证这些史料入手,结合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逐一考证其中所见“隶臣妾”的身份。第三,阐述了战国秦汉时期“隶臣妾”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勾画出其从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演变的基本轨迹。其所使用的史料翔实可靠,其考证亦细致入微,其见解也多有创新和独到之处,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以说作者已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通过这样的考证和论述,作者在“隶臣妾”身份问题上已将相关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隶臣妾”身份再研究》至少涉及法学、史学和简牍学这三个学科,可以说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扎实的考据功力和重视史料的研究风格。
获悉李力的博士论文将得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的资助出版,作为他的导师,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希望他能够以此为起点,不骄不躁,继续潜心于古代法制史的研究,为提高法制史的研究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