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司法思想史论》序

《中国传统司法思想史论》序

【崔永东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最近,崔永东教授完成了一部书稿——《中国传统司法思想史论》,并嘱余为序。

读罢书稿,有几点感想:一是中国司法史主要包括司法制度史与司法思想史两个方面,本书是从司法思想史方面进行研究的,而这方面的研究一向较为薄弱。本书可以说弥补了此项不足。二是对司法思想史的研究应当注意与司法制度史的结合,这样才有助于把握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整体风貌。本书考察了传统司法思想对司法制度的影响及司法制度中体现的司法理念,这在研究方法上值得肯定。三是司法思想史与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文化等有密切关系。本书对此也多有揭示,反映了作者的学术视野比较开阔。四是作者采取了学派、人物及著作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这是一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有助于读者从微观和宏观上把握传统司法思想。由此可见,本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完善法律史学的学科体系及促进中国司法史研究的深化、细化有重要意义。同时,本书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天的司法改革也不无借鉴价值。在目前中国提倡“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发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包括司法文化中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与制度资源,为构建新型法律文化、建设法治国家服务。如,作者在书中反复论证的儒家的“仁道”司法观、“中道”司法观与“和谐”司法观等,对今天的司法文明建设就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长期以来受文化激进主义思潮的影响,导致对传统文化批判否定过多。这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而不利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本书强调对中国传统司法思想进行理性分析,并充分肯定传统司法思想的优秀内容。这一研究态度是可取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的出版会引起学界对中国司法传统的关注,并促使大家理性认识其中的优秀内容,从而做到古为今用。可以预见,在本书的引领下,今后会有更多研究中国传统司法思想的论著问世。

早在上世纪前半叶,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就提出了著名的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的“二重证据法”。这一研究方法对后世治史者影响甚巨。本书也自觉地采用了这一方法,如利用简帛史料与传世文献互相参证以研究中国古代司法思想史,特别是利用了最新公布的竹简文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并与传世文献如《尚书》、《逸周书》等互相结合,来研究周代的司法思想,收获颇丰。从此意义上说,研究法律史不但要有良好的法学素养,还应该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只有这两方面素养兼备者才能取得较好的学术成绩。

我也知道崔永东教授近几年来一直从事司法学研究,并且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司法学原理》。司法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学科,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任何一门新学科的构建都离不开对传统资源的利用,也离不开从历史上追根溯源的工作,因为历史与传统是学科构建的材料和“源头活水”。作者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故对司法传统进行了深入挖掘。这就为司法学学科的构建植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该学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作者在中国传统司法思想研究领域中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望学界和作者本人今后在该领域继续探索(如对中国近现代司法思想史进行研究等),奉献出更多的高水平成果,推动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化。为此,我向学界郑重推荐作者的这本专著。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