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末期,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满族,重新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它的远族在先秦的典籍中称为“肃慎”,其后裔历代或称为“挹类”、“勿吉”,或称为“  ”、“女真”。    在唐时建立了渤海国;女真于辽宋之际建立金朝,统治北中国达一个世纪之久。元朝灭金后,女真族进入了消沉时期,直至明朝万历年间努尔哈赤举起后金的旗帜,才开始了复兴本民族的功业。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出身于建州一支世袭酋长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报父祖之仇为名起兵征掠周边各部。至万历十六年(1588年),努尔哈赤基本上完成了建州女真的统一,迫使明王朝封赠他为“都督佥事”和  “龙虎将军”。

万历十五年(1587年),努尔哈赤在费阿拉(今属辽宁新宾)筑城,“定国政”[1],“自中称王”[2],开始缔造国家。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努尔哈赤行文朝鲜时,已开始使用“女直国”(即“女真国”)的国号[3],后改称“建州国”,他则以“建州等处地方国王”自居。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属辽宁新宾)正式创立“后金”国号,建元天命,自称“列国沾恩明皇帝”。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偷袭抚顺,从而揭开了对明战争的序幕。至努尔哈赤去世前,已征服了广阔的辽河以东地区。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尊为“清太祖武皇帝”(康熙初改为“高皇帝”)。

继位的皇太极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他在位的十七年间取得了一系列的文治武功。他改元称帝,建立清国,完成了取代明王朝的各项准备工作。至1644年入关,终于取代了明朝,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清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