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兴起——开创中国历史上统治时期最长的王朝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夏初以来,周一直是夏王朝西部的重要方国。到夏朝后期,夏王朝的统治力量逐渐削弱,西北黄土高原上的游牧部落不断南下侵扰,致使渭北平原的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周人的居住地也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在首领的率领下,周族进行北迁。通过扩大耕地、整治农田,周族的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囤积的粮食堆满粮仓。经过几代人的辛劳,周很快就发展为一个富庶兴旺之邦。
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势力已初具规模。他们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向东进逼。至周文王姬昌时,周已在泾渭之间建立毕邑,作为向东扩展的前哨。接着经过几年的征伐,周族大军又渡过渭水,灭掉亲商的崇国,占据渭南。不久,周在沣水西岸建城作为周都。至此,关中平原全部为周所有,号称“西伯”。周族亦在此征伐过程中,完成了由部落到国家的转变。
姬昌在位时,亲自率众开垦土地,大力发展农业。同时,他还推行“怀保小民”的政策以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此外,姬昌还礼贤下士,广罗天下人才。其中一生穷困潦倒的姜尚被他重用,后姜尚辅佐文王、武王,屡建奇功。
姜尚
周国占据关中平原后,其势力很快就扩展到河东地区。周文王调和了虞、芮争夺田地的纠纷,河东地区的众多小国因此纷纷归附于周。河东地区与关中平原紧密相连,成为周灭商的战略要地。周沿河东出河南和河内,一度攻克太行山上的黎,直接威胁到殷商。
后来周国的势力进一步扩大,西南的大部分邦国和少数民族部落都归顺于周。这对于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商王朝来说,无疑是强大的威胁。周、商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
综上所述,文王时期的周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阶级关系急剧变化,军事实力大增。周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翦商”的各项准备。
趣味链接 周室三母
“周室三母”即太姜、太任和太姒,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周族三位杰出的女性。
太姜嫁给了周朝先祖太王,生子泰伯、仲雍、王季。太姜认真教诲诸子,以广于德教而闻名。太姜还常常帮助太王处理重大事务,成为丈夫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太任乃王季之妻,曾辅助王季行仁义之德。后来太任生下了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太姒是有莘氏之女,姒姓,是周文王正妃,武王生母。有莘氏部落处在周去往商朝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比较重要,周要想向东发展就必须同有莘氏修好,而联姻是当时最好的方式。太姒嫁入周族后,严于律己,旦夕勤劳,以尽妇道。后来当文王被囚羑里时,她设法营救,辅助文王完成“翦商”大业。文王死后,武王为君,她又辅助武王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