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之变——胡亥窃国夺皇位
秦始皇一生功业巍巍,但也失误颇多。其中,未向全国臣民公开宣布皇位继承人,此为其一;信任并重用赵高,此为其二。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像往常一样,李斯、胡亥、赵高等一同前往。不料车队行至平原津时,秦始皇突发重病。由于秦始皇素来忌讳谈论死亡,遂群臣皆不敢张罗国丧,只能眼睁睁看其病情急剧恶化。
不久,秦始皇自感不妙,亲自写下加盖玉玺的诏书,召长子扶苏回咸阳主持丧葬。但诏书写完后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发走,秦始皇就辞世了。整个巡游车队此时已行至沙丘,而这封诏书和秦始皇的玉玺就被身兼“中车府令”与“行符玺事”的赵高暂时压下。始皇病卒的事,只有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和几名贴身宦官知道。随行文武百官皆被蒙在鼓里。就在这时,奸臣赵高开始了他蓄谋已久的篡政计划。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为扶苏,胡亥为第十八子。虽然秦朝是新建立起来的政权,但“嫡长子世袭制”的传统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即使秦始皇生前并没有就继任一事昭告天下,但长子扶苏凭借其刚毅、勇敢的性格,加之师从大将军蒙恬,武艺超群,继位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赵高一点也不希望扶苏继位,因为扶苏的老师是蒙恬。赵高曾因犯了一点小错差点被蒙恬治死,要不是秦始皇出面,赵高怕是早已命丧黄泉。赵高对蒙恬十分嫉恨。此外,胡亥自幼师从赵高,如果胡亥能继位,赵高自然是安享荣华富贵。
所以,秦始皇病逝于途中后,赵高立刻找到丞相李斯,以“始皇病卒于途,诸公子及天下恐有变,到时随行百官皆必死”为由,逼迫李斯秘不发丧。李斯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遂加入了赵高的篡权行列,以求自保。
拉李斯下水后,赵高马上找到胡亥,以历史上那些杀君弑父的事例加以开导,击垮了胡亥心中并不怎么牢固的道德防线。他再以权力和享乐进行引诱,使之完全堕入自己预设的政变阴谋中。接着,一切按照计划进行,由李斯出面,伪造了一份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的诏书,从而使胡亥窃夺太子之位有了“合法”的依据。接着,他们又以秦始皇的名义,发出了一份置扶苏与蒙恬于死地的诏书。身在咸阳的扶苏不知秦始皇已死,读过诏书后,以为是始皇之意,悲泣难抑,立即拔剑自杀。以上就是赵高、李斯、胡亥篡政的主要经过,史称“沙丘之变”。
准备工作都已完毕,李斯、赵高、胡亥一行,才簇拥着秦始皇的尸体向咸阳折返。当时正值盛暑,秦始皇的尸体已开始腐烂,车中不时发出恶臭之气。赵高命从官装载很多臭鱼,“以乱其臭”,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于是,尸臭和鱼臭相互混合,弥漫在整个车队之中。
回到咸阳,万事俱备,于是赵高、李斯按计划将秦始皇病卒之事公之于众,随后立即趁热打铁举行胡亥的登基典礼。当一切安排妥当后,他们才将秦始皇葬于骊山陵墓。
后来赵高和胡亥为巩固政权,又合谋诛杀了为秦朝立下不世之功的蒙恬、蒙毅兄弟,同时将胡亥的大多数兄弟姐妹都送进了阴曹地府。胡亥与赵高就这样建立起了他们的恐怖统治。
趣味链接 “中车府令”与“行符玺事”
“中车府令”是皇帝专用车队的队长,专管皇帝的车马,这是极受信任的官员才能担任的官职。官名上加“中”字,意味着他可以出入皇宫。“行符玺事”,“符”是皇帝调兵的符节,“玺”是皇帝诏书上加盖的玉玺,“行符玺事”是专管皇帝调兵符节与玉玺的官。这个职位也是由皇帝最信任的人担任。赵高一个人兼任了两个重要的职务,说明秦始皇对赵高非常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