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更化——元末政局由阴转晴
两都之战后不久,海山长子和世㻋于和林宣布继位,即元明宗。元文宗为了安定军心,表示愿意退位。公元1329年,元明宗被元文宗毒杀身亡,元文宗重登帝位。其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恃有功,把弄朝政,导致朝廷更加腐败。公元1332年,文宗去世,死前立明宗次子懿璘质班为帝,即元宁宗。但元宁宗在位不到两个月便去世。不久燕帖木儿也去世。明宗长子继位,即元惠宗。
元惠宗继位后,为报杀父之仇,逐渐绞杀文宗一派的势力。公元1340年,元惠宗任用脱脱为中书右丞相。脱脱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脱脱更化”。
公元1340年,元朝政府恢复科举制度,以拉拢汉族士大夫,同时对国子监的学生实行积分法。次年,脱脱将奎章阁改为宣文阁,只设授书郎和监书博士,作为宫廷教育、翻译古籍、编撰史书之用。同时,甄选儒臣授课,并派官员至曲阜祭祀孔子。如此,朝中儒学浪潮再起,国子监的学生数目也有所增长。然而,其中有许多学生都是纨绔子弟,不务正业。
公元1341年,百姓由于难忍压榨而开始起义、暴动,元朝下令免税粮五分。然而,单纯地减少赋税只是隔靴搔痒,无法完全解决民众的根本问题。公元1342年,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朝廷开始削减盐额,并运粮赈灾。
公元1343年,脱脱主修编纂史书《辽史》《金史》《宋史》。这是我国正史中仅有的由少数民族丞相主编的三部史书。
公元1344年,脱脱开始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并创立了六条标准来控制地方官的升迁事宜。
“脱脱更化”以来,一片混乱的元朝政府渐渐有了起色,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才纷纷得到重用。然而,公元1344年,脱脱因病辞职,之后元惠宗先后起用的几位丞相改革反响平平。脱脱的改革措施虽然得到沿用,但效果并不显著。
实际上,经过长年内乱的元朝早就大势已去,“脱脱更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元朝的存亡问题,它只是将元朝的灭亡时间延后了而已。
趣味链接 脱脱辞职其实另有隐情?
《宋史》完成后,脱脱感到身体不适;此时,又有术士预测他“流年不利”;后脱脱联想到许多有功之臣因功高震主,均不得善终,便担心自己会遭遇不测。他想即使惠宗不猜忌,也难免有不怀好意之人要搬弄是非。于是,脱脱决定辞职避祸。他先后上奏十七次,才得到惠宗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