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俯首称臣获苟安

南平——俯首称臣获苟安

朱温称帝后,命高季兴出任荆南节度使一职。当时的荆南,其实只存荆州一州,其他如归、峡、夔、忠、万、澧等州,都已为其他割据势力所夺。因此,高季兴在上任后,立即召集流散兵民,网罗南方名士,积蓄力量。

公元912年,朱温去世,后梁走向衰落,高季兴便开始有了独立一方的计划。他不仅整顿吏治,扩充军队,加固城池,还大量征收赋税,储备军需,等等。后梁末帝朱友贞自知无力控制,只能听之任之。他封高季兴为“渤海王”,以示笼络。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高季兴立即向后唐俯首称臣。后唐建国初期,专攻北方政事,无力南下,遂特封高季兴为“南平王”,希望他能在南方为南唐稳住阵地。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又得到了归、峡二州。但即便是这样,南平依然是五代十国中国力最弱小的一国。高季兴及其后继者对南北称帝诸国,皆上表称臣,借以得些赏赐,获得苟安。

如此局面一直持续了三十九年。

公元962年,湖南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死,幼子周保权继任。衡州刺史张文表趁机发动兵变,进逼朗州。周保权一面派兵进击,一面遣使向南平和北宋求援。时值高继冲在位,南平国力已衰弱。久已图谋南下的宋太祖赵匡胤,看到武平和南平接连发生丧乱,认为有机可乘,便采取一箭双雕的方针:以借道为名灭南平,以救援为名灭武平。

公元963年,赵匡胤命慕容延钊、李处耘等部将集结十州兵力,借道南平向武平进军。南平对宋的借道要求,意见不一,高继冲未作任何应变准备。宋军进屯襄州,派人告知南平要为宋军准备给养。这时,高继冲遣使探听宋军虚实。不久,南平使者与宋军在荆门相遇,宋将慕容延钊假意殷勤款待,暗中却命李处耘率轻骑数千,乘夜向江陵急进,迅速占领江陵。高继冲见大势已去,举城投降。南平亡。

趣味链接 “高赖子”“高无赖”

南平地处荆南一带,此地地狭人稀,土地贫瘠。南平能在乱世中长存,并不是因为高季兴的才干,而是因为高季兴和他的儿子非常热衷于“抢”,而且是出兵去抢。

南平虽地狭,却是南方的交通要道。每年南汉、楚、闽向后唐进贡时,皆要经过南平。当这些国家的贡物经过南平时,高季兴和他的儿子都会派兵去抢。等对方抗议或者出兵讨伐问罪时,又毫不知耻地将财物退回,脸皮厚得无法丈量。为了得到财物,高季兴还向蜀和闽称臣,讨得一点赐品。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了他的品性,便一致给他和他的儿子起了一个外号“高赖子”,有时又叫他们“高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