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悲壮荆轲与燕国的灭亡
长平之战后,秦国乘胜追击继续北上,兵锋直指燕国南界。眼看燕国岌岌可危,燕太子丹为阻止秦军来犯,计划派刺客荆轲把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佯装请和,然后借机行刺。
樊於期本是秦国将军,后在与赵国一战中,败给了赵国的李牧,因惧怕秦王怪罪,遂逃命至燕。秦王恼羞成怒,杀其一家不说,还昭告天下:凡杀樊於期者得秦王重赏。
燕国国难当头,太子丹与荆轲无奈之下将实情告诉樊於期,希望樊能为燕一死。樊自知必有一死,想何不死得壮烈,遂大义凛然地自杀于二人面前,以报燕国收容之恩。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拜见秦王嬴政。据说,他在离开燕国的路上,反复吟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愁绪可想而知。
秦王嬴政得知荆轲带叛将首级求见,甚为喜悦,即刻召见。当荆轲献出樊於期的首级之后,又按原计划向秦王嬴政献上了督亢地图。就在地图被缓慢打开之时,突现匕首一把。此匕首乃太子丹为荆轲精心所备,不但锋利且涂有剧毒,只要一触碰到身体皮肤,人必死无疑。
秦王嬴政并非愚笨之人,见到匕首后立即机警闪躲。荆轲将其长袖牢牢抓住,袖子经双方反复拉扯后被挣断。秦王嬴政拔腿就跑,荆轲不断向前追。按秦国法令,没有秦王命令谁也不准上殿,遂台下武士皆按兵不动。这时,官员中有位御医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朝荆轲扔了过去。趁此机会,秦王嬴政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就在荆轲疼痛倒下的刹那,他下意识将手中的匕首奋力向秦王嬴政掷了过去。只听“嗡”的一声,匕首射在铜柱上。荆轲眼见自己的刺杀计划失败,不怒反笑。就在这笑声中,他被冲上来的士兵乱剑刺死。
秦王嬴政异常愤怒,他下令增兵攻燕,由王翦指挥。公元前226年,王翦率军攻下燕国的都城蓟。燕王喜及太子丹率燕国的残余部队退保辽东,秦派大将李信率军跟踪追击。
因秦王嬴政最恨的是太子丹,遂燕王喜无奈之下只能将太子丹斩杀,将其头颅献给秦军以求和。此时正值深冬季节,大雪封山,行军不便,秦王嬴政于是把北方军队撤回,将进攻的重点转向楚、魏两国。逃到辽东的燕之残余,得到了暂时的喘息之机。
秦王虽然暂停了对燕国残余势力的打击,但在灭了魏、楚两国之后,于公元前222年派王贲率军进攻躲在辽东苟安的燕王喜。秦军很快占领燕国的辽东郡,燕王喜被俘,燕国亡。
趣味链接 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的故事
燕国的太子丹早年曾作为人质,生活在赵国都城邯郸,而秦王嬴政出生于邯郸,并在此生活了很久。身在异国的两人因机缘巧合发展为知心朋友。后来,嬴政当了秦王后,燕太子丹又作为人质到了秦国。太子丹满以为凭老交情,嬴政会对他另眼相待,哪知做了秦王的嬴政不念旧情,对他的态度非常冷淡,于是太子丹满腔愤怒地逃回了燕国。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过了两年,秦将王翦率军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大军直逼燕国。弱小的燕国难以与实力强大的秦国相抗衡,于是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以挽救国家危亡,但终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