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煤山自缢——末代帝王含恨而死,明朝亡
明金战事,明朝一败再败,而努尔哈赤鲜有败绩。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明朝派名将袁崇焕以孤城抵抗。足智多谋的袁崇焕令对手攻打了六个月都没有拿下,甚至还让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公元1626年,袁崇焕又在宁锦将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杀得落败而逃。后人在《明季北略》中说,当时有希望取胜的将领只有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三人。
公元1629年,己巳之变发生——皇太极以蒙古为向导,突破长城,威胁北京。袁崇焕这时的战略目标是将后金挡在京师以外,并部署军队依托城池来防守抵御。但是,袁崇焕设计的遵化、蓟州、通州这三个阻截都没有成功,战线推到北京。京城内外的官民受到骚扰,对他怨声载道。其实,早在袁崇焕统兵入蓟州时,明朝官员中就传说他有引后金兵进京之嫌,故崇祯帝下令袁崇焕不得越蓟州一步。但袁崇焕却毫无察觉,为保京城而擅自率部进京,在广渠门外和后金十万八旗军血战一场,迫其退却。
皇太极不甘战败,可见袁崇焕军队凶猛,又不敢贸然进犯,于是便打算以反间计除掉袁崇焕。崇祯皇帝果然中计,将袁崇焕投入狱中,次年八月以其诛杀大将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将其凌迟处死。时人以为袁崇焕勾结后金通敌卖国,“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
袁崇焕
崇祯皇帝上吊处
对于袁崇焕的死,明朝可谓自毁长城。同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此时的明朝早已危在旦夕,众人纷纷投降。崇祯帝看到大势已去,便让永王和定王两个皇子化装成平民,逃出紫禁城,并命令周皇后自杀。接着,他又冲进宁寿宫,亲手杀死了昭仁公主。之后,崇祯帝试图逃跑,他曾带领一批太监冲出宫门。不过,在发现无法脱逃后,只得重返宫中。万般无奈的崇祯帝登上景山(又称煤山、万岁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
趣味链接 皇太极反间计始末
早在1628年,袁崇焕曾经向崇祯帝夸下海口,要“五年平辽”,这令崇祯对其实力产生了怀疑。后来战将毛文龙抢掠钱粮,袁崇焕诛之,又令崇祯感到不满。崇祯本就生性多疑,曾冤杀过多名忠臣。
己巳之变后,袁崇焕擅自入京的行动更加引起崇祯的猜忌。皇太极就是在这时听到了袁崇焕有暗通后金之流言,于是将计就计。他将之前被俘的明宫太监杨某监于帐中,故意让他听见后金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与后金有密约,退守实乃取京之策”,第二天又有意将杨太监放跑。杨太监跑回京后,将此事告知崇祯。崇祯中计后,将袁崇焕处以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