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专权——宦官为政,大明王朝苟延残喘

魏忠贤专权——宦官为政,大明王朝苟延残喘

公元1620年,明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就因病服用“红丸”而亡,终年三十六岁。其长子朱由校继位,是为明熹宗。

纵观明朝历史,各种“奇才”皇帝层出不穷。朱元璋、朱棣父子以暴虐扬名古今;朱厚照的荒唐至今被人诟病;对于朱翊钧的“怠政”,人们至今依然争议不断……当历史的车轮驶至17世纪时,明朝又出现了“木匠皇帝明熹宗”。看来,明朝还真是一个盛产“奇葩帝王”的朝代。

明熹宗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然而明熹宗却不务正业,不仅对贤臣的劝谏充耳不闻,还把朝权交给了宦官魏忠贤。他自己则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不仅喜欢当“木匠”,而且还当得很有“水平”,其作品很具有艺术特色。

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且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

当“木匠皇帝”沉迷于他的“艺术”时,宦官魏忠贤勾结内外,将朝权尽揽手中,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谀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魏忠贤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魏忠贤的丑恶行径,激起了正直官员的愤慨。公元1624年,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列举了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大胆揭发魏忠贤的奸恶。无耻的魏忠贤立即向熹宗哭诉,大臣王体乾也极力为他辩护。昏愚的熹宗信以为真,竟下旨痛斥杨涟。

魏忠贤自此以后气焰更加嚣张,大兴冤狱,对以杨涟为首的“东林党”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公元1625年,魏忠贤诬告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等六名东林党贪污腐败。此六人中,除一人自杀外,包括杨涟在内的其余五人皆在狱中被各种酷刑折磨致死。

公元1626年,魏忠贤又以同样的罪名、方式捕杀了东林党人高攀龙、周起元、周顺昌等七人。历史上称这两次大狱受难的东林党人为“前六君子”“后七君子”。

公元1627年,“木匠皇帝”明熹宗病逝,其异母弟朱由检即帝位,改元崇祯,是为明思宗。朱由检素来对魏忠贤十分嫌恶,而东林党亦想趁权力更替之际,弹劾魏忠贤。遂东林党联合众多贤良之臣,列举魏忠贤十罪状,纷纷上书弹劾。思宗借机将魏忠贤及其党羽全部逮捕治罪。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畏罪自杀。

趣味链接 入宫前的魏忠贤

魏忠贤入宫前是个无赖混混,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有一次,他输得精光,最后把裤子都押上了,结果还是输。他不想光着屁股回家,就耍赖逃跑,被债主紧追不舍。魏忠贤穷途末路,脱口说出这么一句话:“老子进宫做太监还你们钱还不行吗?”回到家,他就把当太监的想法告诉了家人,竟得到了妻子与哥哥等人的支持。因为在当时的明朝,太监是个十分吃香的“行当”。并且,进宫需要关系,需要送礼。而魏忠贤家里很穷,最后他把女儿卖作童养媳,哥哥把地卖了,他才好不容易进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