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以民为本”治江南

吴越——“以民为本”治江南

公元893年,唐昭宗任命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主理江南一带。不久,钱镠因讨伐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二镇节度使。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都杭州,拥地十三州。钱镠深知自己弱小,又与兵力强盛的南唐为邻,遂一方面事中原王朝甚谨,另一方面在吴越境内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奖励垦荒,发展农桑,坚持推行“以民为本,保境安民”的政策。在钱镠的统治下,吴越国战事甚少,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公元932年,钱镠病逝,享年八十岁,谥号武肃王,庙号太祖。同年,钱元瓘继位,是为吴越世宗。

钱元瓘继位后,继续贯彻执行父亲“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在位九年,政治开明,社会安定。此外,钱元瓘还精通儒学,喜招文士,作诗千首。其中三百首被选编为《锦楼集》,曾在江南士人中广为流传。

公元941年,吴越宫失火,钱元瓘受惊大病,最后不治而死。钱元瓘死后,其子钱弘佐继位。

五代十国时期,多数国家的政权到第三帝时已走向衰亡,后汉、南吴、前蜀、后蜀这样的国家甚至在第二帝时就告衰亡,像吴越这样“四平八稳”的国家,实属罕见。这可能就是钱镠、钱元瓘二帝“偏儒”的治国方略所起到的作用吧!

钱弘佐自幼喜好读书,性情温顺,和父亲钱元瓘一样,亦创作过大量诗篇。钱弘佐继位初期,因尚且年幼,无力控制骄横下属,又宠信谄媚之人,犯过一些小错。然而钱弘佐终能摘奸发伏,不失果断,是为一名英主。

公元947年,钱弘佐去世,其弟钱弘倧继位。

钱弘倧与内衙统军使胡进思素来有隙。胡进思位高权重,常常对政务指手画脚,这令钱弘倧深感厌恶。是年,钱弘倧举行大规模阅兵。结束后,他在西湖碧波亭前重赏将士。胡进思认为赏赐过于丰厚,上前劝谏。钱弘倧一时气怒,掷笔于地,斥责说:“我将财物赏赐给将士,又不是私占,有何不可?”胡进思惊惧而退。其后钱弘倧决定诛杀胡进思,可惜事情败露,胡进思先发制人,率内衙兵发难政变。他在钱弘倧就寝之际,将其抓获,软禁在“义和院”,然后又假托王命说:“大王突患风疾,下旨传位于王弟钱弘俶。”

钱弘俶继位后,胡进思屡次劝其杀死兄长,以免后患。钱弘俶坚决不允,哭着说:“要我杀兄长,实在不忍。你若一味威逼,我只好让贤。”胡进思只好作罢。钱弘俶担心胡进思暗害兄长,就将钱弘倧全家迁往越州,并为其兴筑宫室,开辟花园。每年过节时,钱弘俶为兄长准备的赠礼亦非常丰厚。此外,钱弘俶还专门派自己的亲信薛温护卫兄长。这在“骨肉相残,残酷冷血”的古代王室宗族中,极其罕见。

公元960年,赵匡胤于汴梁称帝,建立北宋。随后他一举南下,历时十余年,攻灭了后蜀、南汉、南唐三大政权。之后,他又开始觊觎坐拥江南十三州的吴越。

雷峰塔

公元978年,钱弘俶奉旨入汴梁见赵匡胤,结果被赵扣留。吴越国国小兵弱,只好向北宋献地归顺。统治江南七十余年的吴越政权自此灭亡。

趣味链接 雷峰塔

与诗情画意的美丽传说无关,伫立于杭州西湖南岸的雷峰塔,其实是吴越国王钱弘俶建造的佛塔。

钱弘俶毕生崇信佛教,并从“道潜律师”受菩萨戒,号慈化定慧禅师。他为吴越国王时,在境内广种福田,建造佛塔无数。著名的六和塔、保俶塔皆为其例。雷峰塔同样只是钱弘俶崇信佛教的体现。

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钱弘俶是否借修建佛塔来祈祷吴越国国泰民安,想来该是个有趣的话题。事实上,雷峰塔落成仅一年,吴越即亡国。因此,富丽的雷峰塔,没能保佑虔诚的主人平安归来,亦没能保佑吴越国继续独立、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