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称王——朱元璋收复割据政权

应天称王——朱元璋收复割据政权

朱元璋原名重八,又名兴宗,安徽凤阳太平乡人。其父朱五四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公元1344年春,淮河两岸瘟疫流行,朱元璋父、母、长兄相继病死,少年朱元璋不得已到皇觉寺出家为僧。由于正值荒年,寺租难收,住持只好将众僧遣散,朱元璋无奈之下,成为游走江湖的游僧。

公元1352年,饥肠辘辘的朱元璋加入了元末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郭子兴领导的起义军。由于朱元璋才能出众,能言善辩,深得郭子兴的器重。

公元1355年年初,韩宋帝国建立后,郭子兴这支武装力量归附了韩宋。不久,郭子兴就病死了,韩宋政府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当都元帅,朱元璋当副都元帅。这时的朱元璋已变成了一个十足的野心家。弱肉强食的世风以及频繁的战争,夺去了太多人的生命,也让活下来的人更加肠硬心狠。朱元璋认为,只有铲除恩主之子,才能获得更大的权力,才能更好地生存。战乱之际,韩宋政府任命朱元璋接任江南行省平章事一职。升任后的朱元璋率兵渡过长江,一举攻陷集庆(今江苏南京),将其更名为应天府。韩宋政府在应天府设江南行中书省,任朱元璋为行省丞相。朱元璋又以应天府为根据地,分兵攻取了镇江、金坛等地,势力一步步扩大。

朱元璋本人并无多少学识,但他很注意吸纳人才。早在渡江之前,朱元璋就陆续召集了随从起义的冯国用、冯国胜、李善长、陶安、汪广阳、朱升、刘基、宋濂等人作为幕僚。割据应天府后,朱元璋继续吸纳人才,无论是儒士还是武人,只要有见识者均纳为己用,给予优荣。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康茂才提出的“且耕且战”,保证军粮供应,恢复社会生产的措施,均对朱元璋发展实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经数年苦心经营,朱元璋辖区内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为军队作战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朱元璋占领集庆后,三面皆是劲敌,其北面是韩林儿、刘福通,西面是徐寿辉、陈友谅,东面是张士诚,唯有皖南、浙东一部分地区驻守的元兵势力较弱。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采取了“固守东西、出击东南”的战略。

公元1356年,朱元璋派手下将领徐达攻打镇江。一个月后,他又派邓愈攻打广德。次年,朱元璋又命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人分别攻占长兴、常州、宁国、常熟、徽州、池州等地。朱元璋本人亦率领十万大军攻克了婺州、衙州和处州。皖南、浙东一带孤立的元军被次第消灭。

皖南、浙东一定,朱元璋随即与陈友谅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战斗。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军攻占了太平。不久,陈友谅杀掉徐寿辉自称皇帝,国号汉,占有江西、湖广等地。接着,陈友谅联络张士诚合攻应天府。面对陈友谅咄咄逼人的攻势,朱元璋采取了集中全力、诱敌深入的策略,在江东桥大败陈友谅,并收复了太平,后又将安庆、信州二地攻克,势力更加强大了。

公元1363年,陈友谅倾尽全力,再次进攻,试图与朱元璋决一死战。朱元璋亦亲自率兵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展开决战。双方激战两个月,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陈友谅中箭身亡,全军大败。次年,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在武昌向朱元璋投降,湖广、江西广大地区被朱元璋所控制。

西面最大的威胁一经解除,朱元璋大势渐成。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吴王位,设置百官,建中书省,立长子朱标为世子。与此同时,他的帝王野心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趣味链接 珍珠翡翠白玉汤

有一年,朱元璋在外面讨饭,一个老妇人给了他一碗汤。朱元璋吃了感觉非常好吃,便问老妇人这是什么汤。老妇人顺口胡侃说是“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于是记下了。当了皇帝后,他便要御厨给自己做此道汤,但御厨做的味道怎么都不对。

他后来在盱眙祖籍地找到了当年的老太婆,才知道这仅是一道用烂白菜、玉米粒、剩饭混在一起的“杂烩汤”。

“珍珠翡翠白玉汤”据说从此成为明朝御膳里的保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