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宣之治——宽松治国、息兵养民

仁宣之治——宽松治国、息兵养民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在亲征蒙古途中病逝,终年六十四岁。皇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

明成祖朱棣夺位后,南征北伐,迁都北京,远航西洋,奠定了明王朝的声威以及中后期的政治格局,但也因此劳民伤财,造成国家经济十分困难。

明仁宗性格温和,一改其父所作所为,政治宽松,与民休息。他登基后立即停止了军事活动,削减土木项目,停止下西洋,节省了一大笔花销,减轻了民众的负担。此外,他还极为重视农业生产,多次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朱棣晚年用刑过重,大臣动辄入狱。明仁宗则多次下诏赦免受牵连的大臣及其家人,还明确要求官吏不能滥用刑罚,处理案件要根据事实,依据法律,秉公办案。

《明宣宗宫中行乐图》(局部)

但令人遗憾的是,明仁宗在位仅十个月就病死了。后人对其评价甚高,“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明仁宗病逝后,其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

明宣宗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亦如此”的道理,继位后,他继承了仁宗的衣钵并将之发扬光大。

在治国之道方面,他实行爱民、安民、与民休息的政策;在对外关系上,他撤回了明成祖时期派到安南地区的全部兵将,免除了连年战争给自然带来的痛苦,也为明朝节省了大量的开支。此后,一直到明朝末年,明朝和安南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明仁宗、明宣宗二帝“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明王朝自开国扰乱、靖难动荡之中,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也开创了明朝历史上少有的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时期,史称“仁宣之治”。

趣味链接 郑和下西洋

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从公元1405年到公元1433年,郑和一共进行了七次远航,先后拜访了三十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他最远甚至抵达非洲东海岸,比迪亚士早了半个世纪。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还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