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魏、蜀、吴三足鼎立确立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定都洛阳。自此统治中国近二百年的东汉王朝彻底灭亡。曹丕建魏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刚刚称帝的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等大臣的劝阻,毅然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东吴。
在地理位置上,蜀汉和东吴有所不同。蜀汉地处群山环绕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刘备大举攻吴,不必顾忌曹魏的袭击。此外,蜀汉处于长江上游,刘备认为,如果准备充足,战略得当,率军顺流而下,歼灭东吴不在话下。
其实这一切只不过是刘备的肤浅假想而已。因为刘备虽拥有“蜀道难”的优势,但孙权却占据着荆州大部分地区。刘备若想灭曹魏或者灭孙吴,前提条件是必须夺回荆州,否则他只能依靠“蜀道难”割据一方。
可惜刚称帝不久的刘备,因一时血热,一意孤行,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发兵了。
公元221年,刘备亲提大军四万余人,由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等率领,沿长江,出巫峡,收复东吴所占领的巫县、秭归,浩浩荡荡地直扑江陵。公元222年,吴班、陈式等率水军进至夷陵,夹长江两岸安营。刘备以黄权为镇北将军,使其督率江北蜀军,防备曹魏袭击,然后自己率军从秭归东下,沿途立营数十屯,直抵夷陵。
从巫峡到夷陵,有六七百里地,江岸两侧,高山连云。这是一个地形比较复杂的区域,如果战争失利,前有敌兵,后无退路,此乃兵家大忌。刘备要借此不利地形,与东吴作战,实际上是分散军队的力量,削弱战斗力。
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孙权不敢小觑,在向刘备几次求和未果的情况下,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五万西上迎敌。
陆逊将最后的防线设在了夷道、猇亭一线,然后坚守不出,以逸待劳,等候时机。刘备大军被阻于夷陵一带的沿江山地之内,无法继续东进。刘备屡次派军挑战诱敌,陆逊坚守不出,双方相持长达半年之久。蜀军自巫峡至夷陵连营七百余里,欲战不能而营地分散,供给困难,又兼天气湿热,士气日渐低落。陆逊见蜀军兵疲将乏,决定展开反攻。
他命将士手持茅草,抵近蜀营实行火攻。蜀营皆设在草树丛生的山间,极易起火。突遭火攻,蜀军顿时大乱。陆逊乘势指挥各军全线发动反攻,连破蜀营四十余座,连斩张南、冯习等蜀将。刘备见状立即率军退至马鞍山,留余兵作战。结果陆逊率诸军四面围攻,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以万计。刘备乘夜逃出重围,逃至白帝城。
夷陵一役,蜀军出动军队五六万人,大部分被消灭;所携带的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亦损失殆尽。江北黄权所率军队由于水路被陆逊派军截断,被迫投降曹魏,夷陵之战以陆逊大败刘备而结束。
至此,曹、刘、孙三个集团的疆域基本固定。不久后,孙权称王,国号吴,建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
趣味链接 白帝城托孤
公元222年,蜀汉皇帝刘备为了攻打东吴,不听群臣谏阻,执意率军伐吴。不料夷陵一战,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只剩下残兵百余人退守重庆奉节白帝城。刘备因此一病不起,第二年病死永安宫。临终前他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