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腹藏剑——吴王阖闾谋权夺位
春秋时期的吴国,位于长江以南,即今江苏和浙江一带。吴国原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被中原诸国称为“蛮夷之邦”。
公元前583年,晋景公采纳从楚国叛逃到晋国的申公巫臣的策略,扶吴制楚。他派巫臣到吴,把中原的乘车、射御、战阵等教给吴人,又教吴人攻楚。从此,吴人开始扰楚,吞并了一些附属于楚的小国,逐渐强盛起来。到了寿梦执政时,他便公然称王。邦国强盛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王权的争夺。
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夷昧、季札。诸子之中,季札最贤。寿梦临死之时,欲立季札,但季札坚辞不受。于是寿梦将王位传给诸樊,并约定兄终弟及,必使季札取得王位。
公元前527年,吴王夷昧身患重病。临死时,他重申父亲之命,要季札继受王位。季札再度拒绝,并出逃避耕山中。国不可一日无君,群臣遂奉夷昧的嫡长子僚为王,称吴王僚。这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他就是寿梦的长孙,诸樊的嫡长子公子光。
按照嫡长子的继承传统,王位当属公子光。即使按照先王传弟不传子的遗嘱,也轮不到夷昧的儿子。遂公子光决定发动宫廷政变,夺取王位。
但公子光不敢贸然行事,因为他清楚对方的实力。吴王僚不仅有季札的辅佐,更有胞弟掩余、烛庸执掌兵权,他的儿子庆忌也是吴国著名的勇士。然而,公子光并不消极等待。他极力表现出忠诚于吴王僚和时时处处都在为吴国效命的样子,巩固自己作为王兄的地位。在吴楚三次交战中,公子光表现出色,夺得楚国两座城池,赢得朝野一片赞誉,更博得了吴王僚的信任。另外,因为吴王僚平日最喜欢吃鱼,公子光就令擅长烹饪的专诸专门做鱼给吴王僚吃,这又进一步加深了吴王僚对公子光的信任。如此几年,公子光见时机已然成熟,终于开始实施自己筹备多年的夺权大计。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吴王僚虽然给予公子光很多信任,但他从没有放松警惕。他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家中的庭院、台阶、内室。每当有厨师献上佳肴,必须在堂下接受搜身,再跪着以膝盖前行。还有两名武士手举长矛,从左右两边夹持着厨师的胸口,像夹犯人似的,送入宴席。最后由厨师亲自将菜肴送到吴王僚的侍卫手中。最后厨师再跪行出庭。
在这样的防备下,吴王僚感觉万无一失,遂卸下了防身铠甲,与公子光畅快地饮酒作乐。而公子光早已在地下室埋伏好一众精英勇士,他们个个身披铠甲,准备听命。不仅如此,他还命伍子胥带领数千人马埋伏于府邸附近,并且吴王僚的卫队中有一批也是他的手下。因此,真正将准备做到万无一失的其实是公子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最后的压轴大菜是杀手专诸。他在左右侍卫的夹持下缓缓端鱼跪行至吴王僚案前,浓香扑鼻的太湖炙鱼还透着热气。吴王僚突然看见从专诸眼中闪出一股奇异的讯号,刚要跳起,但专诸已经抽出鱼腹内的鱼肠短剑刺向了他。剑尖带着血丝透出脊背,吴王僚惨叫一声,气绝身亡。而吴王僚卫士亲信,惊呆之余,一拥而上,刀戟并举,专诸转眼间便被砍成肉泥。
就在这时,公子光率甲士杀出,伍子胥从外杀入,两下合兵,诛杀吴王僚的部下过千。其后,公子光乘车入朝,伍子胥拥兵护卫。公子光聚集群臣,宣布吴王僚背约自立的罪行。事已至此,理由堂皇,诸臣谁敢多言,自去送死?
吴王僚被刺杀以后,公子光自立为王,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后来阖闾厚葬专诸,封其子专毅为上卿;拜伍子胥为行人,委以国政;又升被离为大夫;同时散财发粟,赈济穷苦百姓,使刚刚经过一场政变动乱的国家很快安定了下来。
趣味链接 一代忠良伍子胥
伍子胥帮助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后被武王阖闾封为“行人”与“谋国政”。伍子胥辅佐吴王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精通兵法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使吴国迅速成为春秋强国。
吴王阖闾死后,夫差继位,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听伍子胥劝谏而听信谗言,最后放虎归山,并将伍子胥赐死。伍子胥喊冤,临死之际对身边的人说:“我死以后,请将我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门,我要看越国军队怎样打进吴国。”吴王夫差闻言大怒,命人把伍子胥的尸体装于皮革投入大江,一代忠良伍子胥含冤而死。后来苏州人把此江称为胥江,纪念这位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