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和珅——皇帝专宠、官运亨通、富可敌国
若说乾隆帝一生中的几大“败笔”,文字狱是其一,而宠信和珅则是他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和珅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语言才华超群——精通满、藏、蒙古、汉语等多种语言。这样的人,非常适合朝廷的外交差事。
但和珅的才气远不止于此,他最大的“才能”就是圆滑世故。乾隆晚年,志得意满,自诩“十全天子”,好大喜功,爱听谗言。和珅摸清了乾隆皇帝的秉性,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在乾隆面前极尽拍马屁之能事。
据史料记载,最初和珅只是皇帝出行时的一个护轿校尉。乾隆有一次准备外出,可侍从的官员竟然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龙颜大怒,自言自语地骂了出来,官员们吓得退居一旁瑟瑟发抖。可谁想到,小小护轿侍卫和珅,竟然从容地回答说:“皇帝应按律惩处管事的官员。”乾隆这才注意到了和珅。他见和珅眉目清秀,态度镇静,敢于直言,立即升他为总管仪仗队的队长。后来和珅极尽谄媚之能事,不放过任何一个在乾隆帝面前表现的机会。他甚至还精心研究乾隆的诗作文章,勤奋模仿乾隆的书法,并且故意“走漏”消息,让乾隆帝知道。
公元1772年,二十二岁的和珅被选入銮仪卫,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之事。和珅自不会放弃这个“平步青云”的绝好机会。皇帝一咳嗽,他就立即捧上痰盂或者帮他捶背。公事余暇,和珅还给乾隆帝讲笑话,或一起做诗。和珅很有才,他做的诗能够让乾隆帝有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后来,乾隆帝越来越离不开和珅这个“知音”了。
如此不过几年的工夫,和珅的官职就连升了几级,文职、武职和学职无不涉足。他担任过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议政大臣等要职,还兼管礼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又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臣、步军统帅等。其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为清朝罕有。
乾隆甚至还将女儿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如此一来,更加巩固了和珅的地位。权倾朝野的和珅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头面人物。
和珅得宠后,在政治上独断专行、飞扬跋扈、任人唯亲、遍植私党;与此同时,他还千方百计搜刮财富,聚敛钱财。一些朝臣和地方官员为了讨好和珅,想方设法搜刮珍宝向他行贿。而那些反对和珅的人,不是丢官,就是丢命。和珅的专擅、贪婪对乾隆后期纲纪的败坏,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乾隆晚年奢侈无度,大兴土木,修建和维护宫殿、皇家园林。如皇家园林圆明园在雍正时期已有二十八景,乾隆后期更是将其扩建至四十景。为了给母亲祝寿,乾隆一掷千金,命人修建了“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仅此一项工程就历时十五年,耗银四百五十万两。康熙、雍正时期的勤俭之风荡然无存。
乾隆的铺张浪费,给了官吏们贪污腐败的机会。和珅更是趁着乾隆大兴土木的机会招权纳贿,积累起了巨额家产,据说富可敌国。
和珅的好运一直持续到乾隆皇帝驾崩。
趣味链接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一生贪污腐败,嘉庆帝后来查抄和珅家产时,共列出一百零九张清单,其中八十三张未估价。而估价的二十六张清单中,仅白银就高达二亿六千万两。如果大家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的话,那么笔者可以再罗列一张清单以示对比。
清末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所有重大对外战争的赔款总计是六亿六千一百万两白银,而仅凭和珅一人之力,就足以还清这些赔款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和珅是多么富有,多么腐败。难怪当时坊间有人讽喻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