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秦穆公独霸西戎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秦穆公独霸西戎

在西周后期,秦国还仅仅是一个西陲小国。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射杀,秦襄公率兵救周,并亲自率军队护送周平王东迁。次年,他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受命将此处戎人赶走。自此,秦国在与戎狄的不断争夺中,巩固和扩大了领土。经过不懈努力,秦国向西不断扩张。特别是进入春秋以后,原西周在陕西境内的土地,大都归秦国所有。至秦穆公时,秦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综合实力已相当雄厚。为了使国家更为强盛,秦穆公四处招揽人才,力图东进,称霸中原。

公元前627年,晋文公驾崩,秦穆公不听大臣蹇叔等人之劝,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从而达到插足中原的目的。晋襄公为了维护晋之霸业,决心要给秦以颜色,准备在秦从郑西返时设伏于崤山以围歼秦军。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按照原计划,特派孟明视等人率军偷袭郑国。不料行军途中遇郑国商人弦高。机警的弦高假借国君之名,以十二头牛犒劳秦军,并秘密派人日夜兼程回国报信。孟明视以为郑国会因此倍加防范,遂放弃偷袭郑国准备打道回府。但是返秦途中,孟明视心中多少有些不甘,于是途经晋国的盟国——滑国时,顺手将其攻克。次年,当秦军再次途经崤山时,遭遇了以逸待劳的晋军的伏击。晋襄公身着丧服统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孟明视身陷囹圄,进退不能,方寸大乱。最后秦军全部被歼,三主将被俘。

崤山之战后,秦、晋交恶。此后五年,两国之间发生多次战争。公元前624年,秦国终于在王宫一战中打败晋军,一雪崤山之耻。但是晋襄公凭借杰出的政治手段和晋国特有的地理位置,隔绝了秦国与中原的联系,因而遏制了秦国东进的势头,使秦国一时不能越晋而独霸中原。秦穆公亦知晋国实力雄厚,一举攻克并不现实,遂决定采取长策,转而向西发展,待时机成熟后再图进取。

后来秦穆公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后征服了大小二十多个戎狄部落。至此,秦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北至朐衍戎,东到黄河。当中原晋国统治面临诸多挑战之时,秦穆公完成了“辟地千里,独霸西戎”的宏图伟业。

趣味链接 秦时期的文化交流

春秋之际,秦国地处中原文化和戎狄文化的交汇处,特定的地理环境铸就了秦文化兼容并包的鲜明特征。其不仅积极吸收了周朝的宗法制、礼乐制等作为自身主体,还在不断与戎族的交往与斗争中,融入了戎族的功利主义因素和君民一体的朴实作风。这些都为日后秦国商鞅变法的成功打下了文化和群众基础。秦人以开拓者的姿态广泛吸取各国、各民族的智慧,着手于一种全新国家制度的创建。实际上,在始皇帝横扫天下之前,其先祖已经在文化融合方面大大领先于他国,业已奏响了大一统的前奏。